孩子小的時候,都有不好好吃飯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會怎麼處理呢?是訓斥孩子一頓,還是任其餓著,餓了自然就吃了?不管採用什麼辦法,都要注意孩子的情緒才好。
最近就有一個「最機智哥哥」意外走紅,妹妹不老實吃飯,哥哥用「殺雞儆猴」的策略解決問題,一旁的媽媽都看愣了。
妹妹平時就比較任性,一旦認定的事情就很難被改變。今天媽媽做的飯比較清淡,有點不符合妹妹的口味,然後妹妹就開始決絕吃飯了。媽媽對妹妹進行了一番勸說和教育,但是很顯然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女兒依然是不行我素,不肯吃飯。而哥哥趁著媽媽教育妹妹的功夫就吃飽了,然後就主動承擔了勸妹妹吃飯的工作。不過哥哥在勸妹妹吃飯之前,先是找了一個布娃娃過來。
媽媽其實是有些納悶兒的,不過看了兒子的操作之後,媽媽豎起了大拇指。哥哥先是假裝給布偶娃娃餵飯,布偶自然是不會吃飯的。然後哥哥佯裝生氣了,對布偶娃娃進行了一頓暴揍,並將之拋飛。
一旁的妹妹看愣了,看上去有點擔憂布偶娃娃的遭遇。這個時候哥哥將小勺遞到了妹妹嘴邊,妹妹想都沒想就張開了嘴巴,哥哥滿意的點了點頭,媽媽也是有些忍俊不禁。網友們也被這個機智的哥哥逗樂了,於是紛紛留言點贊。
1、制定規律的飲食作息、父母要以身作則
俗話說:無規律不能成方圓。
媽媽認真觀察寶寶一天的飲食作息,什麼時候吃,吃多少,什麼時候拉,拉的怎麼樣。根據寶寶一天的習慣來制定寶寶的飲食作息表,規定寶寶飲食時間,不要為寶寶提供「自助」模式,隨時隨地的吃東西。這樣會導致寶寶到了飯點就不想吃飯了。
有的寶寶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當他沒有電視看的時候他就不吃飯,這些不好的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因為有的父母喜歡一邊玩手機一邊吃飯,寶寶看到了就會去效仿父母,所以爸爸媽媽需要以身作則,在同一張飯桌上就認認真真的吃飯,不要有其他的小動作,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
2、及時調整寶寶的飲食性狀
百分之八十的孩子在八九個月的大時候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厭食症狀,那是因為孩子吃多了泥狀食物會感到厭煩。這時候就需要媽媽們及時調整寶寶的飲食性狀了。媽媽們可以在寶寶的食物裡加入一些海苔碎、饅頭粒等有點顆粒感的食物,既可以讓寶寶更喜歡吃飯,又可以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
3、饑餓療法
饑餓療法對於沒有獨立意識的寶寶來說是沒有效果的,所以我們不提倡大多數人使用饑餓療法。使用饑餓療法也是有前提的,首先是孩子能夠和你進行獨立的溝通,其次就是寶寶已經進食半小時後開始抵觸進食,還有就是你清楚明白的告訴孩子這頓不吃會一直到晚飯時間不會再有飯吃,再有就是和家人溝通好,不要給他任何食物。這個方法雖然有效,但卻也是暫時的。所以並不提倡大多數人使用。
好的用餐習慣,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必須要培養的,所以,爸媽可別不注重孩子的用餐習慣,畢竟孩子們的用餐習慣,也是孩子有沒有教養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