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相互麻煩開始,一來二去,相互麻煩變成了相互幫助,關係自然就親近了起來。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遠,卻是從一次次有意無意地「添麻煩」開始,原本是自己的錯誤或失誤,卻讓旁人來承受不良的後果,次數多了,也就討人嫌了。
不給人添麻煩,是一種高級修養,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刻在骨子裡的善良。
不給陌生人添麻煩,是一種善良。
晚上開車,最討厭對向來車一直開著遠光燈,不管怎樣提示,對方就是不換成近光燈。駕駛技術不好的人,慌亂之下,要麼就會把不准方向,刮擦事故也由此發生;要麼怒火中燒,恨不得一把撞上去,兩敗俱傷,憤憤不平之下,難免就會罵出難聽的話。
收了一個包裹,立即拆開來看,覺得不滿意,想要立即退換貨。於是,忙不迭打電話給剛剛送貨的快遞員,讓他立即折回取貨,省得自己再跑一趟,卻不考慮自己家門口一點都不好停車,還非得催促人家上樓來取。
明明不遠處就有一個垃圾桶,但就是不願意多走兩步,而是隨手扔掉垃圾,旁若無人地離開。
為了在網絡上買到同款的衣服,就到實體店裡一件件去試穿,結果,抱著一大堆弄得亂七八糟的衣服,卻說:「不好意思,沒看上」。留下店員在那裡整理好久好久。
現實生活中,不乏這樣給陌生人「添麻煩」的場景。他們總能找到自我辯解的理由,說來說去,都是一個意思,那就是「方便自己」。
這些人,是完美無缺的「利己主義」。從來沒有體諒他人的意識,骨子裡就是「唯我獨尊」,一旦別人成為阻礙,便毫不猶豫要「爭」得利益。
從他們身上,我們能直觀地感受到一種與生俱來的惡意。
與之相反,那些對陌生人總是保留著一份敬意,就算是在享受服務,也儘可能少給別人「添麻煩」的人,骨子裡則是一種善意。與人為善,則於己方便。
不給親近的人添麻煩,是一種尊重。
為人處世中,很多人,常常把最美好的一面給了陌生人,卻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給了最親近的人,不怕給他們添麻煩,也不怕他們傷心。
當父母和自己同住一個屋檐下,代溝自然是有的。如何讓彼此相處和諧,更多的不給彼此添麻煩。
老人家起得早,大可不必把兒子媳婦一早就喊醒,理由是給他們做好了早餐,不快點吃,會冷掉。這份愛心,其實,需要「緩一緩」。
年輕人追求刺激,偶爾玩到半夜才回,就不要再用力關門,把將睡未睡的爸媽吵醒。躡手躡腳地開門關門,就是對他們擔心了你大半夜的最好的尊重。
每個人過好自己,其實就是對彼此最好的照顧。
當然,這些都是生活瑣事,相互理解一下,也能漸漸做到。但很多人,卻把最親近的人當成了「救助站」,一有事情,就絲毫也不介意給別人「添麻煩」。
堂哥在派出所當民警,讓整個家族感覺到「臉上有光」。但堂哥每每和大家聚會的時候,也常常提醒,不要做讓他為難事情。
可有個堂妹,卻從來顧不了那麼多。她極其愛打牌,輸了錢又賴帳,結果,一起打牌的人,就開始吵架打鬧,好幾次,都驚動了派出所。堂哥感到特別沒面子,但架不住家裡人來說情,又只得硬著頭皮去求情。
後來,堂哥發狠話,說誰也別來找他了,找了也沒有用。這才讓這位堂妹「消停」了點。
對待最親近的人,最是沒有邊界感。總覺得「添麻煩」不為過,其實,一味地依賴親戚或朋友,他們也會覺得你煩。幫得了一時,哪裡能夠幫得了一世呢?
不給他人添麻煩,是一種刻在骨子裡的修養。
巴特勒博士說過:只為自己著想的人是無藥可救的,也是不會受到教育的,他們是沒有教養的人,無論他受過什麼樣的教育。
不給他人添麻煩,是一種高級的修養。
不會因為所面對的人身份、地位、財富不同,而或諂媚或不屑。他們總會保持慣有的風度,彬彬有禮,謙遜大方,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儘量不去打擾別人,能自己解決的事情,寧可「麻煩」自己。迫不得已麻煩了別人,也會誠懇地致謝,用真誠的態度,貼切的言辭,表達自己的心意。
真正有修養的人,總會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歸根到底,就是,他們不僅不會給別人添麻煩,還總會想方設法,幫助別人解決當下存在的麻煩。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當你成為一個樂於付出的人,而不是一味索取的人,你便會覺得,周圍的世界,其實也充滿了善意。
有人說:「長大後才知道,『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別人最好也別麻煩我』這句話不是冷漠,而是成熟。」
深以為然。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已經學會了不給別人添麻煩,並且,將之作為一生的修行,讓自己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