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家洪蘭:嬰兒一哭就抱,有腦科學依據,多抱會促進大腦生長。

1510880.jpg (1200×626)

「哭時不抱、不哭才抱」這樣對嗎?

經常遇到這樣的家長,嬰兒在小床里哭泣,不去拍也不去抱,還振振有詞:「讓他哭,哭一哭有什麼不好的,以後嗓門更洪亮!」

也有的家長說:「等他不哭了再抱。讓他知道,表現乖大人才會抱。」

爸爸不讓抱,孩子哭得險些送命

月嫂曾跟我分享過一個可怕的案例。她在一家上戶,照顧月子裡的媽媽和寶寶。她一去,爸爸就明確地說,寶寶哭的時候不能抱,不能給慣壞了,寶媽也支持爸爸的意見。月嫂爭辯了幾句,眼看說服不了,就只好作罷。

這個寶寶每天都大哭不止,月嫂一去抱,爸爸就喝止。寶寶都是哭著哭著睡著了。有一天,寶寶也是哭得撕心裂肺,突然聲音一下子停了。大家趕緊過去,發現寶寶哭得已經背過氣,身體發直。媽媽臉色嚇得煞白,爸爸趕緊打120,月嫂急中生智,用力彈了好幾下寶寶的腳底心,終於,哇的一聲哭出來了!

腦科學家洪蘭:嬰兒一哭就抱,有腦科學依據,多抱會促進大腦生長。

謝天謝地!月嫂說,此後她抱起哭鬧的寶寶,爸爸再也沒有說過一句。

「哭時不抱,不哭才抱」到底好不好?

寶寶哭鬧時是該抱著哄,還是放任他哭?這個話題一直都很有爭議。

前些年流行過「哭聲免疫法」,被很多媽媽視為寶寶睡眠訓練的良方,簡單的說,就是「哭時不抱,不哭才抱,哭到睡著」。

有的媽媽覺得管用,寶寶能學會自主入睡,哭一哭算什麼;有的媽媽覺得太殘忍了,那麼小的寶寶,哭得撕心裂肺,太沒人性了!

還有的育兒寶典里會說,寶寶哭的時候,不可以因為父母心軟去抱他,尤其是男孩,容易造成長大後個性軟弱。

0-6個月的寶寶,無論是餓了、睏了、尿了還是嫌吵了,只有有需求,就會以哭聲來表達,所以,哭的時間自然少不了。面對哭聲,父母抱多了又怕寵壞,抱少了擔心虧待孩子,到底該怎麼做才好?

腦科學家洪蘭:嬰兒一哭就抱,有腦科學依據,多抱會促進大腦生長。

展開全文

嬰兒一哭就抱,是有腦科學依據的。

擁抱和輕拍能撫慰情緒,刺激大腦生長

腦科學家洪蘭在《給父母的科學養育課》里說,嬰兒研究報告指出,哭泣時抱孩子,會促進他的大腦生長。當孩子哭時,擁抱、輕拍和撫摸,溫柔的說話,對他的情緒有撫慰作用。這種刺激能夠促進大腦生長,幫助大腦中管理情緒的相關神經元得到活化。

腦科學家洪蘭:嬰兒一哭就抱,有腦科學依據,多抱會促進大腦生長。

所以,不用擔心小嬰兒哭鬧時,抱他會寵壞他。實戰過的父母都會知道,當嬰兒哭泣時,把他抱起來輕拍,哭鬧會停止,嬰兒會把頭靠在大人肩上,或者躺在大人的臂彎里,表情放鬆。這說明,他們的情緒得到了撫慰,心情很舒緩。

有規律的輕輕拍打能夠活化大腦的愉悅中心,因為大腦喜歡有節奏、韻律的動作。在哭泣後得到媽媽及時響應和撫慰的寶寶,有安全感,身心發育好。

反觀那些「哭時不抱,不哭再抱」的寶寶,大腦內關於情緒的神經元沒有被刺激過,或者刺激不足,會導致他成年後情緒反應比較遲鈍,或者看上去冷漠、不懂得關心他人。

由此可見,嬰兒時期多抱抱,對一生的成長發育都非常重要。「哭時不抱」是不符合大腦發展原理的。

腦科學家洪蘭:嬰兒一哭就抱,有腦科學依據,多抱會促進大腦生長。

觸摸,能提高寶寶免疫力

嬰兒尋求大人的關愛,是天性。如果父母對待他的需求總是很冷漠,不滿足他,就會導致長大後缺乏安全感、自卑等心理問題,這都是嬰兒時期關愛不足造成的。

洪蘭說,觸摸的好處非常多。在很多醫院,對那些住院的孩子,有專門的護理師每天花時間坐在搖椅上,抱著孩子輕拍、搖他入睡。實驗發現,被抱、被撫摸的孩子免疫力會增加,可以提早出院。

現在的育兒理念提倡給嬰兒做撫觸,也是一個道理,都是增加觸摸寶寶的時間。一方面讓寶寶的感官系統發育更好,一方面也是通過觸摸增強免疫力。

腦科學家洪蘭:嬰兒一哭就抱,有腦科學依據,多抱會促進大腦生長。

哭泣時抱寶寶,讓他的身體和媽媽親密接觸,不會慣壞寶寶,而是滿足他的身心正常需求,讓他更有安全感。

韓國心理學家李小洛在《傻笑著讀懂親子心理學》中,介紹了一個猴子實驗:

1959年,美國的哈里·哈洛博士找來一隻剛出生的小猴子,他的媽媽有2個,一個是鐵絲紮成的猴媽媽,能提供食物;一個是柔軟絨布做成的猴媽媽,無法提供食物。他們一起生活了165天。

實驗發現,小猴恨不得整天掛在絨布猴身上,只有在餓的時候,才去找鐵絲猴。有兇猛物出現的時候,小猴也去到溫暖的絨布猴懷抱里。

這說明對寶寶來說,媽媽的懷抱甚至比食物更加重要。

多愛多抱,寶寶才能健康發育,表現更好。

媽媽對寶寶需求越敏感,親子關係越好

正如我們渴望愛情一樣,當媽媽的,都希望有好的親子關係。

可有的媽媽跟寶寶很親密,互動非常好;有的媽媽卻跟孩子不對付,孩子不聽話,大人很頭疼。

親子陪伴時間的多少是原因之一。媽媽陪伴時間長,寶寶自然跟媽媽親。可有的媽媽,已經是全職在家了,卻依然帶不好寶寶,這又是為什麼?

這跟媽媽對寶寶需求的敏感度有關係。

洪蘭在書里寫到,如果媽媽對寶寶的需求敏感度越高,親子關係越好,寶寶就越有安全感,夜裡睡覺不容易做噩夢,也不容易半夜驚醒。

在嬰兒期,寶寶餓了、睏了、累了、拉屎了都會哭,可是嬰兒是很聰明的,不同條件下他的哭聲大小、節奏會有變化,作為媽媽,能夠感知到這些差異嗎?

6個月以後,寶寶開始添加輔食,會玩玩具。寶寶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愛玩什麼,討厭什麼,媽媽心裡清楚嗎?

如果媽媽的眼力勁足夠好,足夠敏感和心細,完全能夠在寶寶會說話以前,就通過寶寶的神態和肢體動作,理解寶寶想表達的意思,溝通暢通無阻,親子關係自然很好。

腦科學家洪蘭:嬰兒一哭就抱,有腦科學依據,多抱會促進大腦生長。

反之,有另一種家庭,媽媽總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和喜好來,給寶寶她覺得最好的食物、玩具甚至關愛方式,而不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長期下去,媽媽的給予和寶寶的需求之間,就會出現越來越大的分歧,親子關係只會越來越差,因為在孩子眼裡,他不是他自己,而是變成了媽媽實現個人意志的工具。這對孩子來說,是多麼恐懼的一件事。

旁插一句,北大高材生吳謝宇,媽媽眼裡的驕傲。他是罪惡的,但他和母親的親子關係顯然出了問題。他的正常心理需求,在媽媽那裡一直是罪惡的,被壓制,而這種壓抑後的爆發,導致了兩人的毀滅。

這說明,媽媽理解並重視孩子的需求,多麼重要。

總結

1.寶寶哭泣時,應該抱他、輕拍和撫摸,會促進大腦生長

2.觸摸能幫助寶寶提高免疫力,媽媽的懷抱對寶寶來說,比食物更重要。

3.好的親子關係,需要媽媽的敏感和心細,關注並滿足寶寶的正常需求。

腦科學家洪蘭:嬰兒一哭就抱,有腦科學依據,多抱會促進大腦生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