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犯錯家長做勢要打人,「跑和不跑」的娃長大後差距大,你別忽視了

1512058.jpg (1200×626)

「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成器……」,這是大部分家長的教育方式。

不得不說,80%以上都有被父母體罰的經歷,有些孩子只要犯錯,家長就會用體罰解決問題,直到孩子長記性。有些孩子在被懲罰的時候,非常聽話,父母怎麼說就怎麼做,但有些孩子性格卻比較皮,家長越打他跑的越快。

當孩子犯錯家長做勢要打人,「跑和不跑」的娃長大後差距大,你別忽視了

相信70、80後甚至90後都有被父母「教訓」過的經歷。在那個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年代,家裡的孩子挨頓打可太常見了。

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童年時我們的表現大有深意,當父母做勢要打人,跑和不跑的孩子,其實暗示了性格上的差異。這份差異也會影響他將來的生活和工作。

當孩子犯錯家長做勢要打人,「跑和不跑」的娃長大後差距大,你別忽視了

一、長大以後‬身體素質的差異

經常被追著打的孩子從小就會練就一身本領,身體不太好的人一般還真的跑不贏他們。由於調皮,被打對於他們來說肯定就是家常便飯。如何能夠巧妙地躲避一場毒打,當然是逃跑了。

鄰居家有一個小孩子,因為淘氣總會被父母追著打,正是因為這樣,從小他就練就了「飛毛腿」的稱號。在學校跑三千米的時候,很多人跑到最後基本上都累得不行了,可是他卻依然是臉不紅心不跳的,體育更是一群人中的佼佼者。

當孩子犯錯家長做勢要打人,「跑和不跑」的娃長大後差距大,你別忽視了

二、跑‬的孩子‬比較聰明,很多事情懂得變通

以前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大哥和小弟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大哥從小比較老實幹練,父母打他的時候,他從來不反抗也不跑,就站在那裡讓父母打。

所以從小就是老師和鄰居眼中的「好學生」。後來憑藉著這種踏實刻苦的精神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學,在他的人生中,自己的生活好像就是被安排好了一樣。

當孩子犯錯家長做勢要打人,「跑和不跑」的娃長大後差距大,你別忽視了

而小弟的性格就和他截然相反,父母打他的時候他會跑出去。雖然從小就被打上了「淘氣」的標籤,可是小聰明也是真的。有一次在課堂上,老師由於沒看清題,就給學生說了一種不可能算出答案的方法,並要求所有人都要按著這種方法算。

所有學生都聽了老師的話,固步自封地按照一種方法走到底,只有小弟換了一種方式計算,最後得出了正確的答案,懂得變通的孩子換一句換說也是聰明。

當孩子犯錯家長做勢要打人,「跑和不跑」的娃長大後差距大,你別忽視了

三、跑的孩子卻更容易得到糖

電視劇裡面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經典橋段,一個好人一生都在做好事,但是由於走錯了一步,做了一件錯事,所有人就都會覺得他十惡不赦。但是一個壞人明明壞事做盡,就因為最後醒悟做了一件好事,觀眾就覺得他罪不至死。

這就跟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越是懂事的孩子,在家庭裡面其實才越容易被忽視。

當孩子犯錯家長做勢要打人,「跑和不跑」的娃長大後差距大,你別忽視了

不跑的孩子懂父母不容易,懂父母打自己是為了自己好。若是因為自己的跑,害得父母生氣或者摔倒,他們會愧疚一輩子,這樣的孩子就是來報恩的。可是這類人因為從小有自己相處的一套模式,所以很多時候就會顯得比較木訥。

當孩子犯錯家長做勢要打人,「跑和不跑」的娃長大後差距大,你別忽視了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希望孩子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能夠更上一層樓,但是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孩子的心靈是非常敏感的,如果我們一味的對他們進行高標準嚴要求,也會使他們的思想由於畏懼而不敢表現自己的看法。

對孩子的教育應該讓孩子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並按照自己所規劃的方案來進行多對孩子進行引導才是最主要的。不要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伸出援助之手,多讓他們進行鍛煉才是對孩子更好的培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