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總對孩子說「我生氣了」。

1514231.jpg (1200×626)

萱萱今年3歲,越來越調皮了。吃飯不肯好好吃,一碗飯讓奶奶看著吃了1個小時還沒吃完,奶奶只好對她說:「萱萱,你再不好好吃飯我就生氣了!」好不容易吃完飯,萱萱又跑去房間翻媽媽的化妝台,拿著一支口紅到處塗塗畫畫。媽媽讓她放下,她不理會。反覆幾次之後,媽媽祭出了殺手鐧:「寶貝兒,你再不放下媽媽的口紅,媽媽真的要生氣了!」這句嚴厲的話讓萱萱停下了手裡的動作,她失落恐慌的眼神怯怯的看著媽媽,不明白為什麼媽媽要生氣?

別再總對孩子說「我生氣了」。

萱萱奶奶和媽媽說的這句「我生氣了」,幾乎每個家長都說過,而且經常說。大人們似乎認為,只要讓孩子意識到家長生氣了就會乖乖地聽話,事實上,家長總是對孩子說「我生氣了」,是企圖用自己的情緒去操控孩子,這樣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讓孩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養成諸多壞習慣。

有心理研究顯示,對6歲前孩子經常性生氣, 會讓他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內向、憂鬱的心理,而且害怕與人相處,久而久之,為了不惹別人生氣,為別人而活成了他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會活得很累,也難得開心。一方面,他需要刻意去討好周圍的每個人來認可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他自己的需求也在蠢蠢欲動,這就很容易導致他陷入一種矛盾的境地。 不迎合別人,他會覺得自己不好,有一種罪惡感、恐慌感,就好比當年惹爸爸媽媽生氣的感覺。迎合別人,他又覺得被剝奪,也很難受。

別再總對孩子說「我生氣了」。

所以不管孩子做了什麼樣的事情,也不管這個事情我們如何不能接受,都要讓孩子明白,他的某個行為需要改進,但我們對他的愛永遠不變。 引導他改變某個行為並非是他不好,也不是為了討好他人,而是為了他成為更好的自己。

那麼當孩子淘氣的時候,不用「我生氣了」,還有什麼方法能讓寶寶們「心服口服」呢?

一、控制情緒,冷靜尋找犯錯根源

對待孩子的言行,爸爸媽媽們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用生氣來管教孩子。 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先生氣,孩子不僅不能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然後改正,而且還容易給他的心裡造成陰影。

比如孩子突然不聽媽媽話了,大哭大鬧,家長們首先要保持冷靜,如果覺得很生氣也要先壓住火氣,仔細想想孩子哭鬧是不是有他的原因,用輕柔的語氣詢問他:是不是哪裡不舒服或是餓了累了,瞭解情況之後再撫慰孩子,在平復孩子心情的同時,爸爸媽媽的火氣也慢慢消退了。

別再總對孩子說「我生氣了」。

如果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比如亂扔東西,或者說粗話等等,也可以嘗試著先耐心地引導他,告訴他「要將東西放回原位,而且小孩子要講文明,不能隨便說粗話。

」看到孩子認真地改正了,爸爸媽媽要及時誇獎,讓他感覺到自己這樣的行為能受到表揚,他就會高興起來。

二、別用大人的理念分析孩子行為

樂樂的外婆送給她2條金魚,這天下班外婆卻告訴樂樂爸媽樂樂用開水燙死了金魚。這種情況下很多家長肯定覺得這小孩子簡直不得了,玩開水不說小小年紀還這麼殘忍。媽媽很生氣。但是樂樂的父母沒有這麼做。

「爸爸知道樂樂一直都是很有愛心的孩子,可為什麼要把開水倒進魚缸呢?」樂樂怯怯地抬起頭說:「今天很冷,我怕金魚凍感冒,就把開水倒進去了。」原來是這樣!外婆和媽媽都誤解了孩子。樂樂傷心地哭了起來:「爸爸,金魚為什麼會死呢?」後來爸爸陪她一起看了動物百科,告訴她為什麼金魚不可以生活在熱水裡,從此以後樂樂學會了有問題先和爸媽溝通。也愛上了動物百科類的知識。

別再總對孩子說「我生氣了」。

小孩子都有自己玩樂的世界,他們喜歡的遊戲方法或是內心的想法,都是大人不懂或不瞭解的,所以爸爸媽媽認為孩子不應該做的事情,他自己可能覺得沒什麼不對的,就是可以這麼做。這樣一來,如果爸爸媽媽生氣了,他就會更加疑惑,甚至懷疑自己,產生自卑了。

三、小錯不要全部糾正,讓孩子有機會自己領悟

家長可是適當容忍孩子犯的小錯,不需要每次都去糾正他,可能在他嚐到了錯誤做法的後果之後,他自己會覺悟過來什麼才是正確的。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犯的錯誤太過敏感,總想著要在孩子犯錯的第一時間就糾正他,但很多時候孩子犯的錯無非是些無傷大雅的小錯,而很多家長都會小題大做。有時讓孩子自己領悟,效果遠遠比家長的教導要來得好。

這篇文章並不是說家長不能生氣,而是希望爸爸媽媽們在要生氣時適當的調整心態。不要以一種我是你家長你就得聽我的,我說什麼就得做什麼的態度來要求孩子。就像家長一說「我生氣了」,孩子就得按照你的停止動作。現實中起作用的少之又少。孩子還小,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有叛逆的時候,這是正常的。家長和孩子交流時,說話時盡量溫柔點,放下家長的架子,以平等的角度來與他交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是愛自己的。再去耐心引導他做的不對的地方,比強迫性的製止要好得多。對症下藥,既能夠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也可以避免大人們生氣給孩子帶來心理影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