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丁就是這樣一位脾氣比較暴躁的媽媽, 小丁每次看到孩子搗亂, 搞破壞, 明知故犯後, 都會對孩子進行一頓「河東獅吼」般的咆哮, 以及耳提面命式的教訓。 結果孩子現在變本加厲的故意搗亂, 故意搞破壞, 故意惹小丁生氣。
母子二人開始了光明正大的對抗較量, 小丁每天都為了和孩子鬥爭, 還要上班, 每天都會被累的身心俱疲。 而且, 孩子越來越討厭媽媽, 經常像媽媽吼叫自己一樣, 沖著媽媽說, 討厭媽媽, 感覺自己是買來的, 是媽媽的撒氣桶, 自己是最差的小孩。
小丁的吼叫教育, 不僅沒有説明孩子改掉錯誤、避免錯誤,
最終還讓孩子變本加厲, 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節目中, 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孩子犯錯要假裝沒有看到。
這是什麼一回事呢?原來, 在一次節目中, 作家樊登聊到了一件關於養狗的事情, 樊登說自己以前養狗的時候,
小狗會到處撒尿, 打了很多次都沒用, 所以只能把小狗送人了。
後來, 樊登認識了一個訓犬員, 樊登就向訓犬員請教這個問題。 訓犬員表示:想讓小狗改掉到處撒尿的做法, 一定要用狗能理解的方式, 比如, 只要小狗有一次拉在了衛生間, 你就立刻撫摸它, 重複個幾次, 小狗就學會了, 而打是錯誤的, 即便你使再大的勁, 狗都是無法理解的。
這時候,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接過話茬, 贊同了訓犬員的做法, 並表示, 這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叫作:行為主義, 意思是說, 當小孩子犯錯時, 你對他大吼大叫, 其實是一種行為強行的行為。
小孩子雖然聽不懂父母說的話, 但是父母的表現會強化這種心理印象, 因此一旦出現類似的事情, 小孩就會立刻調用最熟悉的應對方式。 所以, 正確的做法不是責怪孩子, 而是孩子犯錯時, 就假裝沒看到, 等孩子做對時, 再使勁的誇獎他。
可惜的是, 很多的父母的做法卻是恰恰相反的。 孩子一犯錯就對他大吼大叫, 而孩子做對了呢, 反而沒有任何的表示, 難怪孩子不知道自己錯了, 還老是重複犯錯。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如何教育
1、用孩子能夠聽懂的方式交流
孩子犯錯的時候, 家長首先要冷靜下來, 不要著急大喊大叫, 喊叫並不會讓孩子聽懂, 先冷靜下來, 儘量用孩子可以接受,
能夠聽懂的方式溝通, 教會孩子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
2、選擇性忽略
面對孩子非原則性的錯誤, 比如做作業拖拉等, 家長不要馬上批評, 而是在某一天孩子完成作業的速度比平時快了哪怕一點的時候, 就對孩子大聲表揚, 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拖延是正確的事情,
是會受到表揚的, 這種拖延癥就會慢慢改正。
3、傾聽孩子想法
黃執中曾經在節目中說過:「你眼中的問題, 也許是別人眼中的解決方案」, 你覺得孩子作業寫到十點是問題, 可是孩子看來晚一點寫, 十點寫完, 是解決方案。
所以, 對於家長回家就寫作業的要求, 孩子沒有辦法理解、認同。
4、發揮榜樣的力量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一個優秀的孩子,媽媽做事一定是雷厲風行、乾淨利索的,一個孩子學習成績越好,爸爸做事就一定會是認真、負責,條理越清晰的」。
家庭、和父母的教育對一個孩子影響是深遠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會伴隨孩子的一生,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什麼樣的人,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孩子,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Wendy媽有話說:
孩子在犯錯後,我們不要太過突出並表現得很急躁,對孩子打罵和吼叫,這樣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犯下了很嚴重的錯誤,會加重孩子的自責和自卑感。家長要學會適當忽略孩子的錯誤,在孩子知錯的情況下,説明孩子走出錯誤,避免錯誤。
孩子沒有辦法理解、認同。
4、發揮榜樣的力量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一個優秀的孩子,媽媽做事一定是雷厲風行、乾淨利索的,一個孩子學習成績越好,爸爸做事就一定會是認真、負責,條理越清晰的」。
家庭、和父母的教育對一個孩子影響是深遠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會伴隨孩子的一生,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什麼樣的人,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孩子,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Wendy媽有話說:
孩子在犯錯後,我們不要太過突出並表現得很急躁,對孩子打罵和吼叫,這樣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犯下了很嚴重的錯誤,會加重孩子的自責和自卑感。家長要學會適當忽略孩子的錯誤,在孩子知錯的情況下,説明孩子走出錯誤,避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