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58歲女人的感慨:退休後,與弟弟住對門,是我做得最錯的決定

1527488.jpg (1200×626)
一個58歲女人的感慨:退休後,與弟弟住對門,是我做得最錯的決定

人過了50歲後,事業開始走入下坡路,這時候,考慮最多的往往是晚年的養老問題。如今許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有些孩子為了自我發展,去異地發展,家中只剩下老兩口,孤苦伶仃。所以,一些老人預感到這一點後,提早規划起晚年生活。

有的人會選擇與要好的朋友們住在同一小區,有的人會選擇與兄弟姊妹們住在一起,有的人會在子女所在的小區買套小戶型,更有的人,提前聯繫好不錯的養老院,提早排隊等候。每個人對生活的要求不同,選擇的養老方式也不同。

院區里58歲的趙女士說,她兄弟姊妹中只有弟弟一人,父母離世後,她與弟弟商量好,老了後住在一起互相照應。六年前,她與弟弟同時看中一個新開的樓盤,兩人買了門對門的房子,這樣到晚年時,大家既有獨立空間,又能保持密切的聯想,就算將來行動不便,誰家請保姆,另一家也能監管。

然而,住進新房才三年,她就有些悔不當初。原以為大家可以互幫互助,生活也不孤單,卻沒料到,住得太近帶來的麻煩,讓她不勝其煩,在瑣事上產生的矛盾讓姐弟兩人的感情直線下降。她說住到一起養老,是自己這輩子做得最錯的決定。

一個58歲女人的感慨:退休後,與弟弟住對門,是我做得最錯的決定

傾訴人:58歲的趙大姐

我一直相信一句話,在同一個家庭長大的人,性格和習慣上會有著本質上的相同,包括對人對事的看法,吃飯口味這一類的生活細節,最適合晚年生活在一起。彼此摩擦少,不像不同家庭長大的夫妻,要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才能融洽,兄弟姊妹間就不存在這種問題,所以,當想到未來養老時,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弟弟。

父母生了我們兩個孩子,從小,我與弟弟的關係就要好,長大以後,各自進入國企上班,都是普通的工薪家庭,算不上富有,也不貧窮。所以,當父母生病去世後,我們就一起商量,退休後大家住到一起,彼此照應,生活也不孤單。

所以六年前,我們同時買下了一個小區的兩套房子,門對門那種。房子交付以後,我們完成裝修,一退休我就搬了過來。那時候,老公和弟弟還在上班,50歲就退休的弟媳也住進了新房子,家中大多數時候就我們兩個女人,就算這樣,老公和弟弟每天下班回家,包括周末和節假日都在,兩家人在一起還是挺熱鬧的。

一個58歲女人的感慨:退休後,與弟弟住對門,是我做得最錯的決定

我們誰家做了什麼好飯,一定會叫對方一家來吃,這常常是周末。慢慢地,發展到,弟弟一家只要不想做飯,就來我家蹭,在我家吃飯次數遠遠大於去他家的次數,這本來沒有什麼,上我家來,不過是多加兩道菜罷了。可每次吃完飯,忙碌大半天,還要洗一大堆碗筷,包括他們走了後,收拾家裡衛生,時間長了,我就不勝其煩。

我知道,弟媳是獨生女,從小嬌生慣養長大,很少幹活。我這個當姐姐的,有義務照顧好弟弟,這也讓他們不管在什麼事情上,習慣依賴於我們。可能在他們看來,我已經退休,有了大把時間,做飯洗衣打掃衛生,不就是每天的日常生活麼?

讓我無法接受的,是每到寒暑假,弟弟的女兒就把上幼兒園的孩子送到她父母家,說是送她父母家,實際上,大多數時候在我家。弟媳婦雖說退休了,但每天要參加老年大學,要去做皮膚護理,要約好與朋友們喝茶逛街,總之,只要她想出去,就把孫子支到我家。可惜我的孫子由兒媳婦的母親在照看,用不上我,原指望能躲個清閒,卻不料,根本閒不下來。

一個58歲女人的感慨:退休後,與弟弟住對門,是我做得最錯的決定

有一段時間,我一個最好的朋友生病離世了。她跟我交往二十多年,我們從青蔥歲月走到中年,一起經歷了太多事情,誰料到,人到中年,她先我而去,那段時間,我的情緒非常低落,有些抑鬱。

弟媳婦得知這件事後,只要有空,就會來敲我家門,坐到我家裡,跟我東一句西一句地聊天。她不想讓我一個人胡思亂想。可她不了解我,我只是想獨處,在獨處中,慢慢地修復自己。她的存在,只是對我的打擾。可我沒辦法說,儘管後來我很隱晦地告訴她:我只想一個人坐坐,她卻把這理解成,我是不想麻煩她。

我第一次發現,兩個性格和三觀都不同的人,在對待同一件事情上,會有著完全相反的態度,很難做到真正理解,心意相通,有時候,這種關心會讓你疲憊不堪。

一個58歲女人的感慨:退休後,與弟弟住對門,是我做得最錯的決定

在一起住了兩年多時間後,我越發後悔當初搬到一起的行為。人與人是要有距離的,適度的距離會讓彼此都舒服。如今,我刻意想與弟弟一家保持距離,想拉遠我們之間的關係,給我們彼此都留一點安全的距離出來,這樣,大家才好相處。

現在,我做了什麼好飯,再也不像以前一樣,打電話叫他們一家過來吃;晚上散步,也是我與老公兩個人漫步,而不是叫上對門弟弟一家;自己家發生了什麼事,除非需要找弟弟或弟媳幫忙,也不再輕易地告訴他們。只是在過年過節時,兩家人才會在一起團聚。

但是,從親密關係過渡到疏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弟弟和弟媳大概感覺到了我們的變化,再次見面時,不自覺地變得生分起來。不像以前,就算大家好久沒見面,偶然相聚,都有一家人非常親近的感覺。現在,當我想把關係調整回從前的狀態時,卻發現,各自的心裡已經留下了一份芥蒂。

一個58歲女人的感慨:退休後,與弟弟住對門,是我做得最錯的決定

寫在結尾:

人們常說,距離增加美感。關係再近的人,都要在相處中保持界限,不能因為近,就理所當然地把雙方關係混為一談。彼此相處舒適的人,才更可能長久。而要相處舒適,就要把雙方距離保持在一個既定的範圍中,既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

每個人都有獨立空間的需要,就算夫妻間相處,都要給彼此留下自我的空間,更別說親戚之間。無原則地侵占別人的空間,侵占他人時間,長期下去,再冷靜的人也難以保持理性,再好的關係也會漸行漸遠。

讓我們每個人都能保持這樣的自覺,不管與誰相處,都充分了解他人的喜好,尊重他人的生活習慣,不隨意打擾別人。對別人好,在別人需要時去幫助,而不是想當然地認為,我這是對你好。只有保持距離,充分尊重別人,所有關係才得以舒適相處,得以長期發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