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抱怨75歲媽「愛囤東西又不丟」家裡雜亂不堪,母女吵不停,心累求救怎麼辦,心理師解答點出關鍵
我們和老一輩的人,即使再親,難免也有會代際差異。
比如老一輩的觀念就是省吃儉用,能省則省,能不扔的東西就不要扔,他們那個年代物資匱乏,也就形成了這種過於節儉的心理。

但現在的年輕人不是,看到這麼多沒有用的東西,真是礙眼!扔了算了。
於是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兩代人,就有了矛盾和沖突,長輩看不慣我們鋪張浪費,我們看不慣他們拮據吝嗇。
這位女網友,在網上大發牢騷,抱怨自己的75歲老母太惜物,家中存了好多東西,亂七八糟的衣物就一大堆,看著特糟心、難受。

她每次讓母親扔掉,母親就是不聽,還對她擺臭臉,母女二人為此常常吵架。
女網友希望網友能夠支招,幫助她想想辦法,怎樣才能讓媽媽丟掉愛攢破爛的壞習慣。網友看到貼文後,紛紛獻言獻策。

奇美醫院臨床心理師林維君表示,子女的意圖沒什麼錯,希望家裡整潔一些無可厚非,而且那些東西確實沒有什麼用。但關鍵在於說話的方式,如果總是以「命令式」口吻,長輩聽了難免不舒服。
比如「東西能不能不要亂放?」「那些沒用的趕緊扔了吧!」「失智了嗎?還要讓我說幾次」
這種話老人聽了會很傷心,即使知道你賺錢不容易,也會激怒彼此的情緒。

另外,一些朋友回到家後,看到家裡亂糟糟的就會各種挑刺、碎碎念,難免觸碰到對方的防禦機制。老人的思維已經定格,習慣很難改,不是說一兩句話就可以改變的。
對此,也有網友建議:
「說話方式換一換吧!」「溫柔一點講話,比如『媽媽你看,家裡清爽一點不是更好?』」「我買了兩個整理箱,這樣放是不是比較好」「據說回收舊衣服可以換不少衛生紙巾呢。」諸如此類的話,或許更有成效。

總之,家應該是溫馨的港灣,在一起生活還是要彼此理解、包容。你們怎麼看呢?你們有哪些家長里短要講?歡迎後台留言。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