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將3萬塊存銀行,32年後想要取出,卻被告知「錢找不到了」怒找銀行討說法,回應:不關我們的事
隱城 2022/11/06
話說最近這些年,關於銀行的負面消息可謂層出不窮。其實,這也是社會或者說銀行業發展的成本。當然,這個成本,主要還是我們老百姓來承擔。
不過,有的負面信息,其實往往事出有因。比如今天本文要說的:大爺在1988年存了3萬塊,等到三十二年後的2020年,這位河北大爺卻無法取出這筆錢。這其中,原因何在?諸位看官莫急,且聽本小編慢慢道來。
1、養豬能手
故事的主人公叫陳大爺,住在河北某個山村。陳大爺年輕那會兒,農業生產還是以生產隊為主要單位。當時生產隊分給陳大爺的工作是養豬。而陳大爺的心態特別好,而且還喜歡琢磨。因此生產隊讓他養豬,他就專門研究如何培養養殖技術。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養豬的過程中,陳大爺居然摸索出不少養豬的經驗。
轉眼間到了上世紀80年代,社會風格發生變化。陳大爺也在這一時期,開始私人養豬生涯。生產隊時代積累的技術的經驗,讓陳大爺在養豬行業如魚得水。那時候我們的社會剛剛開始市場化變革,那時候的市場,可謂百廢待興,什麼都缺。所以,陳大爺養的豬,既滿足了市場需求,也讓陳大爺有了一定的效益——事實上即便是在2020年代,養豬行業如果能適當運營,也可以實現致富。
2、暴發戶陳大爺
其實市場經濟的優勢在於互補。所謂互補,就是我有的你沒有,你有的我也沒有。但是你我合夥,效益卻可以翻倍。陳大爺會養豬,但是資金有限。而那時候社會上有閑錢的公司,雖然有閑錢,但缺乏項目和能辦事兒的人。因此,陳大爺的情況,被社會上有閑錢的公司發現後,社會上有閑錢的公司決定給陳大爺注資,讓陳大爺壯大生產規模。但是,陳大爺需要履行一個約定:那就是注資方是罐頭廠, 生產豬肉罐頭。罐頭廠提供給陳大爺的資金,一方面要求陳大爺用來養豬,另一方面則是陳大爺的生豬,只能賣給罐頭廠。
陳大爺左右盤算,覺得這個約定自己不吃虧。於是就答應了。結果一年下來,陳大爺居然賺了七千塊——這一年,是1988年。
要知道,1988年的七千塊是啥概念?那時候地方性國企的小幹部,月薪也就一百塊左右,那時候,很多城鎮的一套房子,也就三千塊左右。陳大爺養豬,一年就賺七千塊,這絕對是難以想像的事情。
按照工資為錨,國企小幹部月薪一百塊,一年也就一千多。陳大爺的年收入,相當於一個國企小幹部的七倍。如果把國企小幹部的年收入換成2020年代的標準,乘以七倍,想想,這是一個什麼數字?
就這樣,陳大爺成了暴發戶。不過,陳大爺拿到七千塊以後,自然也沒敢揮霍,而是把這七千塊,存到了信用社裡。
3、失去的錢財
2007年,陳大爺因為年老力邁,於是不再從事養豬工作。失去收入來源的陳大爺家裡日益窘困。終於,在2020年前後,陳大爺的子女無意中中找到了1988年,陳大爺存在信用社的存單,於是,打算去信用社,把錢取出來。
不過,信用社卻表示:這筆錢已經不在陳大爺的名下了。陳大爺的兒子於是和信用社交涉。最終,信用社找到存檔,真相水落石出:原來,陳大爺在多年前,因為貿易糾紛,把這筆錢作為賠款,經法院斡旋,賠給了別人,只不過,陳大爺把這件事忘了而已。所以,才鬧出了這麼一個烏龍事件。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打開Facebook專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