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年輕人流行「交嘴友」 只「接吻」不戀愛也不啪

陸年輕人流行「交嘴友」 只「接吻」不戀愛也不啪

中國大陸社交平台上最近有不少年輕人在徵「嘴友」,指的是一種「只接吻,不戀愛」的關係。心理健康教育專家認為,「嘴友」的出現,代表著有些年輕人想要親密關係,但又害怕真正的戀愛,也不敢追求純粹的性。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嘴友」也有人叫「吻友」,指的是雙方約定只接吻,但不建立戀愛關係,除了相約接吻以外,互相不能干涉、介入彼此的生活,且任何一方隨時可以終止這種關係。

一名有過「嘴友」關係的年輕人透露,他嚮往一段真正的戀情,但由於多種因素,現在沒辦法進入戀愛關係,「嘴友」於是成為了一種替代選擇。同時,這些年輕人也會嚴格區分「嘴友」與戀愛關係,不會隨便讓「嘴友」轉變為戀人。

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原主任費俊峰認為,這些年輕人想要親密,但又害怕真正的戀愛,有很多的擔心,擔心自己處理感情的能力,也不敢追求純粹的性,「這裡面有道德的束縛,擔心性的風險,也怕自己走心而對方沒有認真投入。」

畢業於某所名校的陳鵬(化名)透露,自己是被動成為「嘴友」的,與對方是同學,認識很久,也有身體上的接觸,但是一直沒有確定穩定的戀愛關係,「直到畢業前夕,很快就要告別了,我親吻她,她沒有拒絕。」

陳鵬覺得,在兩人的關係中,對方佔據了主導,他向女同學表白,兩人也以男女朋友關係相處過一周,但對方很快說他們之間不合適,想繼續以朋友關係相處,他答應了。

陳鵬還說,對方覺得要維持一段男女朋友之間的親密關係,是一種精神上的負擔,當時無暇處理,但同時,對方又願意和他頻繁見面、聊天,也不排斥拉手、擁抱、親吻等一些親密行為。

陳鵬曾再次表白過,希望確立戀愛關係,但對方還是拒絕了,最終,只好接受了女同學提議,以「有親密接觸的朋友」關係繼續相處,他願意的理由是,「對方非常漂亮,並且是自己喜歡的女孩子。」

畢業後,陳鵬嘗試和女同學建立長久聯繫,甚至表示可以去對方的城市,兩人一起發展,但女同學不再回他的訊息。這段關係結束後,陳鵬發現自己可以接受「不談戀愛,只接吻」的相處模式,即使對方不再是自己所鍾情的那位女同學。

從事網路產業的王小雨(化名)也說,她常參加聚會、酒局,在心情好、氣氛到位時,可能會選擇進入一段「嘴友」關係。王小雨說,她最近一次「嘴友」經歷,是她跟一群人去看遊戲總決賽,看見一名英俊的男子,交談後發現對方是老鄉,關係很快拉近,但比賽結束後,她就不再留戀這種關係。

在王小雨看來,在一些特定社交場合,找到「嘴友」是體現她魅力值的一種指標, 「我就是喜歡全場看起來最優秀的男生眼裡有我,這能滿足我的虛榮感。」

但王小雨也強調,自己不沉迷這種社交場合的「捕獵」,這只是發生在特定情境裡的偶然動作,不能影響自己日常生活。

王小雨還說,她把「嘴友」和戀愛分得很清楚,絕不會允許「嘴友」關係轉變為「男女朋友」關係,「既然約定好到接吻為止,我就不會再有任何接下去的動作。」

對於「嘴友」現象的出現,費俊峰分析指出,一,可能跟疫情有關,年輕人缺少線下跟異性接觸交流的機會,不利於他們正常交友戀愛;二,可能也與「卷」的大環境有關,因為喜歡一個人需要付出很多,很累,而現在學習、工作已經卷得太厲害了,很多年輕人已經沒有力氣談戀愛,都說自己過得挺好的,但人的一些基本需求是客觀存在的,這讓本該慢慢談的戀愛變得十分快餐化、可得化。

費俊峰繼續提到,三、也有自身的原因,很多年輕人在學生階段過得比較壓抑,該戀愛的階段沒有異性接觸戀愛的體驗,對親密關係好奇,但沒有合適的對象,「年輕人比較關注社交平台,而社交平台有很多這種新的交友戀愛方式內容,吸引了一些年輕人去嘗試。」

費俊峰還說,「一些人對親密關係既嚮往又恐懼,所以選擇了一個更有掌控感的方式,因為在傳統觀念中,只要沒有發生性關係,還是純潔的。」

對於「嘴友」存在的風險,費俊峰表示,「嘴友」所帶來的隨意口腔接觸可能會傳染疾病,也可能被人騙財騙色,「嘴友」不是真正的戀愛體驗,沒有責任感,這說明缺乏進入親密關係的真正的勇氣,對自己的不自信,對別人的不信任,「這也是一種自我傷害,因為對自己身體不尊重,把自己的身體變成了一個工具和物,這種交友戀愛觀是有問題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