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上幼兒園時,家長是最輕松也是最幸福的,因為這時的孩子沒有學習上的壓力,而且都是早上送去晚上接回,幾乎不用父母操什麼心。
但孩子當然不僅僅是老師的,更是屬于父母的,所以老師也會布置一些親子作業,讓父母協助孩子一起去完成。
最近小王就碰到了這樣一件頭疼的事情,上中班的女兒放學后興致勃勃地對她說:媽媽,老師讓我們明天每個人帶1萬顆豆子去幼兒園。
小王以為自己聽錯了,可是再三詢問,女兒依然說是1萬顆豆子。
小王這時已經有些不滿了,她告訴女兒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要女兒可以忽略這項作業。
可是孩子當然不愿意,又哭又鬧地說,老師說必須完成,否則明天去幼兒園就沒有小紅花了。
無奈之下,小王只有帶著女兒超市去買了一大袋豆子回家,然后和女兒一顆一顆地數起來。
眼看著已經到了深夜,可是母女兩人只數到一半還不到,看著女兒哈欠連天,小王只有加快了速度,一直陪娃數到半夜,終于勉強完成了這項作業。
第2天一大早,小王就打電話質問老師為什麼要布置這樣毫無意義的作業。
老師聽后首先表達了歉意,同時也表明了自己的本意:其實未必非要整整1萬顆豆子,布置這項作業的初衷,只是為了增加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機會,同時也希望父母能夠想出一些辦法教孩子更快的數出豆子。
聽完老師的話,小王似乎也找不出什麼理由去反駁,反而覺得老師說得有道理,自己被【啪☆啪】打臉了。
其實類似這樣的情況,在幼兒園里經常會出現。
為什麼幼兒園老師熱衷于布置親子作業呢?
1、促進親子間的交流
現在很多父母工作都很忙,即便在家里也沒有太多的機會真正的陪伴孩子,他們不是忙自己的工作,就是忙著玩手機,對孩子的陪伴很多時候都是無效的。
但是在完成親子作業的過程中,父母必須心無旁騖地一心陪伴著孩子,這無疑會增進雙方之間的感情,使得親子關系變得越來越親密。
2、讓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因為他們的表達能力不是特別強,所以很多時候父母很難從他們的語言中了解到他們在幼兒園的生活。
但是通過親子作業,父母不僅能夠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里學了什麼,而且還能夠知道孩子的動作能力。
在無形之中會讓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不足。
如果父母和老師之間產生分歧,應該怎麼處理呢?
1、及時和老師溝通
孩子是老師父母和老師之間的傳聲筒,但是他們的表述又未必是完整的,這時家長與其自己生悶氣或者胡亂揣測老師的本意,倒不如及時和老師溝通。
通過和老師的直接交流確定老師的初衷,這樣能夠有效地避免誤會的產生,從而更好地配合老師的工作。
2、私下和老師溝通
父母和老師的溝通應該在私下進行,而不是直接在班級群里質問老師。
在不了解情況的前提下,當著其他家長的面和老師發生爭執,不僅會讓老師感到尷尬,有的時候也會牽連到孩子,有這樣一對不講道理的父母,老師自然會對孩子產生偏見。
3、盡量耐心的溝通
父母和老師溝通的時候應該注意自己的語氣語態,要知道絕大多數情況下雙方的宗旨都是一致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盡可能地耐心溝通,因為這樣才能找出真正處理問題的方法,最終受益的自然還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