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網友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你認為老一輩最糟糕的育兒方式是什麼?
看到這裡,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在自己小時候長輩是怎麼教育我們的,他們的教育你現在認同嗎?(尤其80,90的朋友)
過分關注孩子的吃穿,對孩子的心理幾乎完全漠視。
實際上,孩子的吃穿不那麼精細反而能使孩子更健康,但孩子的心理卻是需要極精細的呵護的。
因為孩子的內心,有著人類最初的、強大的生命力。
而老一輩的很多行為都在破壞孩子的這種生命力。
沒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
我們要提防的不是老一輩具體的什麼建議,而是他們每條建議、每個行為背後的,他們已經固化的思維。
我分享幾個我在路人身上看到的例子:
等電梯的時候,有一個小女孩在鬧脾氣,然後她的父母是怎麼規勸他的呢?
「你看別人都會笑話你,這麼大了還鬧脾氣。」
「你看你看,這麼多人都在看你。」
——引導孩子去在乎別人的目光與評價。
下了雨,我路過一個水窪,一個小女孩子穿著雨靴在水窪裡蹦的不亦樂乎。
但是旁邊的父母就不停地說些刺耳的話:
「你就玩吧!等下衣服濕了我就打你!」
「我就在這看著你!看你濕不濕!」
——威脅恐嚇的教育方式。我真不知道,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就算衣服濕了又能怎樣,要說這麼可怕的話?
有次上完班回來的路上,看到兩個小女孩在玩泥巴。
然後旁邊來了一個奶奶帶著孫子,孫子快兩歲的樣子,想走過去玩。
奶奶一把拉住孫子,嚴厲道:「不要玩,粑粑!」
然後那小男孩就只站在旁邊看,眼睛裡充滿了渴望 。
——阻斷孩子的探索欲、求知慾、手眼協調……
社區的遊樂區裡,一個2、3歲的小女孩想尿尿,她奶奶就脫了她的褲子讓她就地拉。
小女孩哭著搖頭不願意,她奶奶就罵她,非逼她尿。
最後小女孩就是不肯,她奶奶就粗暴地給她穿上褲子,狠狠地打了一下女孩的屁股,罵罵咧咧地帶著她回家尿去了。
——我當時都震驚了,這是在幹什麼啊?
教育孩子,不是所有事情都不能管,而是管的方式要正確。
比如我們不能給孩子灌輸「因為別人在笑話我所以我這件事是錯的」這樣的理念,否則,長久下去,孩子一定會失去追求自我的勇氣。
教育孩子應該多聽聽他的疑惑,和他一起思考,讓他發自內心地認同這些社會規則。#情感寫作小能手##我要上頭條#
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她的行為,而不是用我的價值去評判她、傷害她。
我是被父母的控制欲深深傷害過的孩子,我也清楚地看到這些傷害在我成年後留下的傷痕。
而上一輩的父母,如今已成了這一輩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雖然是時代造人,並不能對其多加責怪,但我並不認為他們在現在會有進步。
他們會將養育我們的模式帶下來:
對孩子的吃、穿特別上心,但是對孩子的心理幾乎完全漠視。
而孩子唯一需要的美德就是:聽話。
這種養育模式,無疑是在扼殺孩子內心深處,那些真正的美德:勇敢、快樂、善良、真誠,以及天然的探索欲、對學習發自內心的熱愛。
我是不敢將孩子給他們的,我太看重孩子的心理成長了。現在的社會,焦慮無處不在,一個曾經受過傷的孩子,在成年後太難幸福了。
這讓我想到一句很深刻的一句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小結:
我父母是從物質短缺的時代過來的,在他們眼裡,給孩子吃好穿好就是在療愈他們成長時的痛點。咱也一樣,我們成長時,物質已經不是主要矛盾了,於是心理健康的漠視成了我們的痛點,也會通過關注我們孩子的相互溝通與尊重來療愈。
我們與父母的本質出發點是一樣的(當然肯定是進步了)。遞推下去,猜猜我們的孩子會有什麼樣的痛點呢?那一定是一個直接告訴咱們,咱們都不敢相信的答案,咱們會驚訝到「這也是個需要關注的事嗎?你太……了吧?」,就和我們父母的反應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