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玩月,是節日時間與節日習俗的有機結合,也意味著中秋節的初步形成。此後,中秋節的地位迅速提升,深為世俗看重。中秋節的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其中絕大多數都與月亮有關,也因此,中秋節的習俗活動大多發生在晚上。「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一輪明月不知為中秋增添了多少浪漫與詩意。
中秋月餅圓又圓,月兒圓圓分外明。人家喝酒慶團圓,我工作在外不能回。想起家中老雙親,盼兒回歸眼望穿。兒在遠方思親人,再遠難隔思鄉情。惟願父母身康健,快快樂樂過中秋!
天上的月亮多像你的臉龐,月光如水的夜晚把你念想,月餅在飄香,夢兒在飛翔,月亮在天上,你在我心上,心兒插上翅膀,飛過時空穿越那迷茫。中秋節,祝福幸福像月光花兒一樣,永遠圍繞在你身旁。
同時,明月很早就與思戀親人、懷念故鄉聯繫在一起。而中秋月,既圓且明,又處於萬物開始變得蕭索的仲秋季節,更容易觸動人們的心弦。由天上月圓延及人間團圓,在中秋節興起之初即成為人們縈繞難去的情懷。宋代以後,中秋節更徑稱為團圓節,成為我國最具團圓意味的一個傳統節日。
更吟誦出千古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千里共嬋娟」,升華了團圓的含義。團圓不再僅僅是面對面的把酒言歡,亦是同一輪明月下的天涯共此時。天上的圓月,不僅引導人們將中秋節過成一個團圓節,更為分離的人們提供了一種隔空團圓的慰藉。
中秋節的團圓內涵已從一人的悲歡離合上升到國家層面,劉辰翁《水調歌頭》云:「明月幾萬里,與子共中秋。……看取橫江皓彩,猶似瀋河白璧,光氣徹天浮。舉首快哉去,燈火見神州。」就承載著對收復故國的渴望。而如今,海峽兩岸的中華兒女對祖國統一的期盼之情,亦寄託於中秋明月,包蘊於中秋團圓的內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