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手機就夠了

節目《圓桌派》中,有一期話題很扎心。

聊到某個場景時,蔣方舟說:

現在的小孩一定是捧著手機或ipad,才不管你,也不屑與大人交談。都是在各自的微信群裡,沒有任何溝通。

竇文濤回憶了很多小時候的趣事,感嘆道:

「小時候沒有電子設備,但那時候我們真的很多快樂,大人小孩都很快樂,是真正的天倫之樂。今天的世界卻分崩離析。」

手機製造了便利,卻也帶來了破壞,孩子們正深陷其中。

調查顯示,兒童使用手機越來越低齡化、高頻率,0-5歲兒童,智能手機使用率超過80%。

心理學家肯納斯·喬恩稱孩子們「活在氣泡裡的世代」。

他認為,手機和其他多媒體工具像一個氣泡把我們包裹起來,

讓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屏幕上。

經常使用手機的孩子不但缺乏與周圍人的溝通,對父母的要求也更叛逆。

不僅如此,孩子的視力、頸椎發育、注意力、學習力也深受影響,各種不良信息更是防不勝防。

很多父母苦惱,如何幫助孩子擺脫手機癮?

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有著深層原因,父母了解後會更懂如何處理。

手機背後的秘密

一位網友詳細描述自己如何被手機「套牢」:

想就看一會兒,可只要我點開瀏覽器,就發現有吸引力的內容接踵而來。也許下一條更有趣?

一小時過去了,我想停下來,但沒有成功。

兩小時過去了,我告訴自己不能再看了,但我還是沒有起身。

四小時過去了,必須要去洗澡了,並警告自己明天不能再看手機了……

這樣的情形周而復始。

他說:「內容編排者精心的設計就是為吸引你,想拒絕未免太小看他們。」

一位手機遊戲開發商表示,他們必須幾分鐘設置一個興奮點,以便讓用戶持續玩。

成人尚且難以抵擋,更何況孩子?

孩子內心的空缺

身邊一位初中生說:「手機裡,我才覺得自己有用。」

他成績一般,在學校不起眼,沒什麼朋友,父母總嫌他沒有別的小孩優秀。

接觸手機後,發帖,很多人稱讚,遊戲,很多人誇牛。他愛上了虛擬世界。

網癮、手機癮只是表象,自卑、孤獨、無聊,才是實因。

父母忽略的真相

《少年說》中,小學生葉子健流著淚說:

小時候,我以為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

我每次抬頭看他們時,他們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看。

他們想我安靜,不搗亂,就會把手機扔給我,讓我一個人玩。

他委屈地大喊:

你們大人總是這樣,為了圖現在的安靜,用手機穩住我們。

等我們長大了,沉迷於手機,你們又會覺得,是手機耽誤了我們。

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在小的時候,是誰把手機塞到我的手裡?

又是誰,放棄了對我的關愛和陪伴?

李玫瑾說:「孩子的心理問題,所有的表現,都一定是折射父母的水準。」

父母常玩手機,或把手機當保姆,將來孩子回饋給父母的,也是同樣的冷漠、忽視,沉迷手機。

那麼,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呢?

1.父母以身作則

今年高分考入清華大學的“詩詞才女”武亦姝,她的父親是一名律師,從她年幼,就每天下午4點半必定關機。

楊絳說:「好的教育不是被動受教,而是啟發學習的自覺,在不知不覺中受教。」

父母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才能給孩子好榜樣,才能用心引導孩子,才有資格要求孩子。

若父母有手機癮,更要對孩子說:「爸爸/媽媽陪你一起擺脫,我們相互監督。」即便孩子只有兩三歲,也會樂意參與。

將手機內容「斷捨離」。刪除大量微信群和應用程序,隱藏朋友圈發現頁,用便利貼代替手機記事。

將手機調成灰色。華盛頓市場營銷公司SalientMG的首席執行官Mack McKelvey說:

「應用開發出很酷的圖案、形狀,亮麗的顏色,都是為了刺激你。」

在家時把手機靜音放進抽屜。有工作提前約定聯絡時間,玩手機用特定時間,不在孩子身邊進行。

2.強制隔離手機

一名高中生曾隨時刷手機,直到眼睛做了手術,被迫暫時放下。

剛開始她簡直度秒如年。

一個星期過去後,她發現,特別想玩手機的頻率,慢慢減弱了。

從滿屋找手機,到偶爾閒下來特別想玩手機。再到最後,想用某個軟件時才會想到。

孩子已經有手機癮,需要採取強制隔離措施,但原則堅定,態度和言語絕不粗暴。

孩子若年幼,可以直接把手機放在看不見的地方。

不再用手機哄孩子,剛開始孩子會哭鬧,但父母面不改色地堅持,幾次後孩子就不會再大吵。

用陪孩子讀繪本、給孩子講故事,為孩子準備聽讀機、故事機器人等,

替代孩子用手機聽故事、看動畫片;

將相片打印整理成冊,代替用手機看照片;用電話手錶代替手機聯絡……

若是大點的孩子,讓他知道:這不是懲罰,只是挑戰。

告訴他:

爸爸/媽媽願意你通過手機學習或偶爾放鬆。但如果總想看手機,就需要調整了。

爸爸/媽媽知道你也不想被手機控制。我們陪你挑戰暫時告別手機,好嗎?

父母越不發怒,態度越誠懇,孩子越容易配合。

約定好時間後,就不能更改,即便孩子開始反悔,也繼續溫和堅定地說:

爸爸/媽媽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真的好棒,能堅持這麼久不看手機。

爸爸/媽媽相信你,會順利完成挑戰的!

孩子最終會體驗到真正的自由——不想做什麼,就不做什麼。並為此感謝父母。

之後,孩子主動想玩時,約法四章:

不專門配手機;規定時限,規定場所,作業前、飯桌上、睡覺前、家人一起出去不玩手機;父母把控內容。

3.豐富孩子世界

從心理學看,如果一個人心中充滿了抑鬱,

要做的不是直接將抑鬱從他的心中祛除,而是想辦法往他的心中填入愉悅。

孩子的內心,需要被鼓勵、支持填滿,孩子的生活,需要被有趣、好玩、有意義的事填滿。

父母要多肯定孩子,認可孩子。

在批評孩子一句話前,先說五句稱讚的話。

多與老師溝通,關心孩子在校情況,鼓勵孩子多幫助同學。

多對人微笑,建立好人緣,尋找有效方法,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增強自信心。

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與有孩子的朋友聚會,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暑假期間,給孩子製定時間表,嚴格執行,並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

父母要隨時歡迎孩子「打擾」自己,主動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

一位教育專家說:中國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兒,

儘管有父母陪伴在身邊,但卻沒有傳遞內在心理能量給孩子。

一個擁有強大心理能量的孩子,會更容易善用手機,而不是被手機控制。

發怒指責沒有益處,只有父母更專注的陪伴,更用心的引導,才會給孩子源源不斷注入力量。

一位網友曾講,父母總是會抽時間,陪他聊天,帶他看書、打球、游泳、畫畫、採集標本,他的童年特別美好。

當身邊同學痴迷看電視、打遊戲時,他卻覺得比這些有意思的事太多了。

願為人父母者,帶給孩子的,是不沉迷手機的家風,

是強大有愛的心理能量,是一個不被手機控制的人生與未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