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情緒的了解,我們對憤怒,傷心的感受可能更深,因為那些情緒因果關係特別清晰,大多是來自外因,而且情緒很強烈。
憤怒會帶來衝突,傷心會讓人萎靡不振。我們都在鼓勵自己儘量少去體驗這些情緒,或者勸說他人:你不要生氣啦,不要傷心啦……
但是鮮少有人會安慰你:你不要愧疚啦!因為他自己也沒有體驗過這個情緒,不是沒有存在,而是他藏得太深,或者直接被其他情緒所掩蓋了。
比如他藏在憤怒里:一個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了,因為孩子不吃飯,卻要吃方便麵。家長吼叫他不尊重父母,吃垃圾食品傷害身體。孩子於是啥也不吃,坐在那裡哭。
家長看了不是滋味,剛剛泄下去的火又燃燒起來,只不過這個怒火和剛才不同,這是針對自己的:我明明是關心他的身體的,現在他連飯都不吃了,那他身體不是更壞了嗎?
這時候愧疚產生了,可是他又沒有習慣去道歉啊,承認錯誤。而是會變得煩躁,懊惱。於是又脫口而出:不吃就不吃,餓死拉倒!
孩子聽到這句話又難過又生氣,一怒之下回自己房間,把門反鎖起來了。
接下來一個晚上,這個家長就沒法平靜了。因為他的情緒更複雜了,有生氣,有無助,有委屈,還有愧疚。
這樣的案例是不是很常見?
人為什麼會這樣呢?明明就希望自己做得好,希望自己的關心和愛,都能準確的傳遞給孩子,而且一旦做錯了,就會警覺,這個警覺就是愧疚。
可是為什麼愧疚後,卻沒有帶來親子關係的好轉呢?不僅沒有好轉,還很可能製造更多的問題和衝突?
這裡原因有兩個:
1. 你沒有識別出愧疚的情緒
2. 你沒有停頓下來,復盤自己當時做某件事的目標,以及你想給孩子表達的是什麼
比如有個全職太太,她和老公的分工是她照顧兩個兒子,先生賺錢養家。
兩年後她有個變化,就是在她的潛意識裡認為,孩子以及家庭內部的所有事情,都是她一個人的,與老公無關。
於是她自動放棄了所有私人時間,以至於當她不得不出去理髮,或者參加同學聚會,她從出門開始就會惴惴不安,理髮理到一半,就開始焦慮不已。明明才出去半天,卻度日如年。
她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她捫心自問,在家的時候也沒有特別沉浸的陪伴孩子啊,多數時間還渴望自由,還會嫌孩子煩,為什麼出了門就這麼割捨不下?
原因也是愧疚,因為她把「全職太太」這個標籤植入潛意識了,一旦她脫離崗位,就認為自己是在逃班,是在推卸責任。
當然,老公和孩子在識別她的愧疚後,老公會對她不滿,孩子也會表現更多對她的依戀。於是她證實了:我家的確離不開我,我的確不自由。
很可笑的是,她忘記問自己了:如果在家裡陪孩子,做家務是我的職業,那這個職業是否也有雙休日,年假和病假呢?
如果沒有的話,那是不人道,不符合勞動法的。再者,雖然老公在外面打拚,但是老公也是孩子的爸爸,所以他必然有責任也要協助妻子一起照顧孩子的。
另一個方面,之所以習慣性愧疚,還有個問題是,我們只知道自己的身份或標籤,而忘卻了目標和現實。
比如全職太太是身份和標籤,但是全職太太的目標是什麼呢?
現實又是什麼呢?沒有理清楚,就會出現混亂,會有被迫的感覺,會有不甘心的想法出現,所以全職太太就會在愧疚和委屈,還有憤怒之間擺盪。
當然,除了這個案例,在職場拼殺的爸爸也有愧疚。他們的愧疚隱藏得更深,破壞性也更強。
一個爸爸一年賺好幾百萬,給孩子上好學校,住豪宅,家裡請了保姆和司機。
但是他一年都沒有幾天在家裡,於是他對孩子又很愧疚,他生怕孩子缺失了父愛,所以會怎麼做呢?
他就會做兩件事:第一是問孩子在物質上缺什麼,有求必應。
第二是他一旦給孩子打電話,或者回到家看到孩子時,就馬上開始「成功學教育」。
把自己在外打拚的經驗,傾囊而出,他的意圖是要告訴孩子:成功是沒有捷徑的,你想要獲得多少成績就要多少努力。
結果怎麼樣呢?孩子首先還會接他電話,後來他回來了,孩子都不想見他。孩子形容他是一台「講道理的機關槍」,所以他一點也不想靠近他。
爸爸就會很憤怒也很挫敗,也會認為孩子不懂感恩,不受教。
綜上是當我們愧疚後,會製造出的負面的劇情。
所以有科學家說,愧疚是一個負面的情緒,會使人能力降低,還有人說:愧疚就是浪費生命的負能量。
那麼如果愧疚已經是你的習慣,有沒有可能讓他轉化一下,成為你的資源,你轉變的契機呢?
首先:了解你當下的目標是什麼?
我特別重視目標,遠到這一生的目標,近到我今天的目標。當我有了目標,就好像有了軌道,我會找辦法和路徑來完成這個目標。
那麼有些目標是無法量化的,比如你做媽媽這個角色,但是也可以有個定義,比如我是一個有原則的媽媽,我是榜樣型媽媽。
那當你有了目標時,你或許發現你的行為偏離了目標,比如你對孩子溺愛,導致他觸發邊界,還有你最近工作懈怠,還充滿抱怨,你看到孩子在學習狀態也往下掉。
你於是愧疚,你會責怪自己,陷入沮喪和壓力。那麼正確的做法是,你要回看你的目標,你只是告訴自己一句話:我知道我最近沒有做好,我知道啦。
這像是你在課堂說話擾亂課堂秩序了,表達歉意比埋頭自責要有效很多。
第二步:這是你提升自己的機會
有句話我特別喜歡:事情沒有對錯,只有反饋。當你你說一句話你的孩子就怒了,這沒什麼對錯。就好比你做菜時,把鹽當成了糖,導致菜很咸沒法吃。
你要對著一盤子菜自責嗎?你當然是復盤你做菜時的狀態,重新認識鹽和糖的盛器,然後告訴自己下次要小心一點。
你是家庭主婦,你發現孩子都不愛吃你的飯菜,你愧疚了。其實你需要的是徵詢孩子:你們喜歡什麼味道的菜?以及你可以把家裡零食減少,讓他們有肚子餓的時候。
而假如你是事業型的父母,你很少陪伴孩子。你發現你和孩子講話通常被拒絕,有衝突。
這也是一個正向反饋:我要升級你的語言表達方式;我要花時間陪伴孩子。
你偶爾靠近孩子,最應該表達的是你的關心和愛,而不是對他的要求和教育。
當然,你也可以調整你的工作,增加對孩子的陪伴,很多孩子的問題,都可以經由父母深度的陪伴,得到療愈。
總而言之,一旦你有了愧疚,那就是你的潛意識系統提示你:我要技術革新,我要成長啦!
比如我要做更好吃的兒童餐,我要學習表達愛,我要在做某件事上更專心。我要對孩子更加有原則,不要輕易妥協……
那麼,你的愧疚就不再是負面能量,而成為了一個信使,他在引導你回看當下的目標,並且找出你錯誤的代碼,繼而找到更有效的行動計劃,溝通技巧等等。
一次又一次的,你將不再是那個低能量的,沮喪無力的父母。而是一個不斷系統升級,充滿力量和自信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