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有人說過一句話:子女跟父母的緣分分兩種,一種是來報恩的,一種是來討債的。
來報恩的,父母自然輕鬆;而來討債的,父母自然是最為受累的。如果在一個家庭里,既有報恩的子女,又有討債的子女,那麼最終父母會壓榨報恩的子女,對討債的子女付出。
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女做牛馬。可大多數只是說說而已,卻並未能做到。甚至在很多時候,還會綁架孝順的子女,對經濟條件不好的子女進行扶貧。
01
張波是家裡老大,卻從未享受過父母的寵愛和溫暖。他和弟弟相差一歲多,從小到大,父母總是勸他要做個好榜樣,凡事都要讓著弟弟。久而久之,謙讓弟弟,就成為了張波大半輩子的座右銘。
張波考上了外地大學,在大學裡申請了助學貸款,又靠著勤工儉學養活自己。而弟弟呢,勉勉強強考了個很普通的專科。大學三年,靠著父母的寵愛和無底線地塞錢,就這樣混了過去。
兩兄弟畢業後,張波很快就找到了工作,而弟弟卻拈輕怕重,不是嫌棄工資低,就是嫌棄工作時間長。畢業了快一年,還窩在家裡啃老。
再之後,弟弟雖然找了工作,但都干不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畢業第三年,弟弟就帶回來了一個女朋友,說要結婚,對方未婚先孕了。
父母高興壞了,拿出全部家底給弟弟買婚房給彩禮。彩禮錢不夠,還讓張波拿了8萬。當時的張波,全部積蓄就8萬塊錢,被父母拿走後,弟弟就一直不曾歸還。
02
如果說補貼弟弟彩禮是扶弟魔的開始,那麼幫弟弟還房貸,卻無疑是扶弟魔的進一步發展。張波要結婚了,父母口口聲聲說沒錢,讓他自己想辦法買房給彩禮,別指望父母了。
好在妻子不嫌棄他家窮,即便沒有婚房和彩禮,也願意嫁給他。婚後夫妻倆齊心協力,再加上岳父母的幫襯,這才在城裡買了房子。
而他們前腳剛買房,父母后腳又要求他幫弟弟還房貸,說他弟媳懷上了二胎,沒辦法工作,而弟弟一個人又要養父母又要妻子孩子,經濟壓力太大。
張波覺得很可笑,弟弟就只比自己小一歲,可這些年來,他卻連份正經工作都沒做過。張波拒絕了,父母就憤怒地要挾張波,要把家產全都給他弟弟。
03
張波以為父母開玩笑呢,結果沒過多久,父母就果真把自己名下的房子過戶給弟弟,又把他們僅剩不多的養老錢,全都一股腦塞給了弟弟,而這些錢,也基本都是張波和妻子孝敬的。
父母的狠心和偏心,讓張波徹底心寒了。他從父母家離開後,就再也沒有回過。5年來,雖然他不曾拒聽父母的電話,可對父母的任何要求都一概拒絕。
直到5年後,父母親自登門,一開口就是要錢,連大兒媳生二胎也不曾過問下。張波有些心酸和委屈,可還沒等他心酸完,父母就開口了:你是家裡老大,你得幫幫你弟弟,幫他還30萬外債,否則他的房子就要保不住了。
原來好吃懶做的弟弟,不知道聽信了誰的話,跟人投錢做生意。不但賣掉了父母的名下房當本金,還跟親朋好友借了不少錢。結果,沒經驗沒能力的弟弟,自然是被合伙人騙得團團轉。錢被合伙人捲走了,而債務卻留給了弟弟。
04
聽了父母這番話,張波真是恨鐵不成鋼,這都是父母一味縱容弟弟的後果。但凡弟弟腳踏實地地做事,也不至於欠下幾十萬外債。
父母繼續道:「我們年紀大了, 掙不到什麼錢,而你弟媳婦因為你弟弟欠下30萬外債,就一直鬧著要離婚,還揚言要改掉兩個孫子的姓。那可是我們的寶貝疙瘩,怎麼能跟別人姓?」
原本還有些擔心的張波,一聽父母這些話,頓時心寒了。父母自始至終都只偏心弟弟,不管弟弟如何叛逆不懂事不爭氣,弟弟始終是他們偏愛的小兒子。而他這個大兒子,就是一根草,爹不疼娘不愛的。
想明白了這一點,張波告訴父母,要麼讓弟弟買房還債,要麼父母跟他同住,反正他可以贍養父母,但絕不會再贍養弟弟,更不會因為幫弟弟還債,而鬧得自己妻離子散。
父母見達不成目的,罵他是白眼狼,忘恩負義,連自己的親弟弟都不幫忙,他們白養了他。見張波始終無動於衷,父母最終還是罵罵咧咧地走了。
看著父母離開的背影,張波深深地嘆了口氣。不是他狠心,而是他不想再慣著弟弟,誰欠下的債,誰就去還。這是作為一個男人,最基本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