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澎湖灣》賺9億,外婆走後再不唱,潘安邦52歲離世,一封信卻引妻母不和

1979出道,常在臺灣校園內演唱成名曲《外婆的澎湖灣》有「民歌王子」美譽。

他演唱的《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唱進了許多孤獨的人心裡,讓他們遍生鄉愁。

他的人生,看似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卻也有過病症的困擾。

在書香門第度過少年歲月,等潘安邦從少年初長成,已經是如玉翩翩公子的模樣,

沒有過多波折,潘安邦就被唱片公司簽下,成為一名歌手。

在一個夏天的午後,潘安邦跟詞曲創作人葉佳修相談甚歡,言談間穿越時光隧道,

情不自禁想起了過往的舊事,眼前繚繞出熟悉的場景——久別的澎湖灣,燦爛得斑駁的夕陽,

農田間敞亮的吆喝聲,老人跟他聊著天,帶他去看海。

葉佳修聽著他描述這些場景的時候,眼前就不由浮現出那一幕畫面,他完全無法錯過如此瑰麗的靈感!

於是乎,他把這美麗的回憶加入進自己的工作裡,創作出一首詞曲。

這首歌總能勾起大家對故土和家園的追思,讓人靜靜沉浸在歌曲裡,仿佛曾經的一切都沒有改變。

也正因此,它獲獎無數,還被收在音樂小學教科書中,潘安邦的婆婆聽到這首歌,

也在電話那頭啜泣,懷念在淚水中稀釋。

本來不過是一個普通海邊老區的澎湖灣,因為這首歌成為了一個知名旅遊景點,

遊客如織,非常熱鬧,來到這裡的遊客,仿佛能看到當年恬然的風光,

溫柔的童年回憶,清晰地記起那一句句感人的歌詞,鄉愁開始在心裡綿延。

榮華在潘安邦名聲越來越大後,自然而然的找上門來。

憑藉《外婆的澎湖灣》這一首歌曲,他就已經得到九億元盈利,在那個時代,九億無疑是一個天價的數字,

更別提後來他還有多首出名的歌曲,同樣讓他碩果累累。

潘安邦不是一個視野狹窄的人,他喜歡遊歷在廣袤的天地,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華。

也正因此,離開故鄉來到大陸以後,他不但到春晚唱了自己的成名曲,

還遷移輾轉八個城市開演唱會,後來,他還到國外多個城市遊歷、演唱。

王志翔是潘安邦在洛杉磯演出時認識的女孩,年輕的她嬌豔得如同剛開的花朵。

她的美麗吸引到了潘安邦,同樣的,王志翔也對潘安邦的才華一見傾心。

遇到對的人,猶豫與選擇的時間都可以被無限縮短,潘安邦和王志翔在相識一年後,就迅速結婚了,

然後又輕而易舉地,完成了人生的最重要的那幾步,履行了家庭的職責:結婚、生子、安家。

沒有哪段感情是絕對完美無缺的,王志翔和潘安邦之間的缺憾,在於他們之間學歷不對等,

這就造成了外人對他們感情的某種偏見,有許多人認為碩士研究生與中學畢業生的結合,

是不會太長久的,但他們打破了這種偏見,一直都非常恩愛,夫妻共同經營產業,養育兒子。

人生最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是,福禍總相依。

2001年的時候,潘安邦因為重症入院,讓他活成了一個「玻璃人」——全身無法動彈,

不能接受情緒刺激,按照醫生的要求小心翼翼的活著。

王志翔被通知丈夫生病的事情後,沒有什麼猶豫,放下工作就來到醫院,從此就一心一意的照顧自己的丈夫。

但是在續命十二年後,潘安邦的疾病還是帶走了他,家庭裡永久空缺出了他的位置。

這個時候的他其實年紀才剛過半百,讓人無法相信他的離開。

王志翔一時無法忘掉失去愛人的刺痛,仿佛陷入了永不復明的夜晚,

只能在曾經的記憶裡長久佇立。

在潘安邦的葬禮上,王志翔從靜默轉為嚎哭,她緊緊擁著兒子,

像是要從中汲取安慰,鼻翼通紅,難以呼吸。

因為潘安邦一生最懷念澎湖灣,人生的光影明滅間,他還是願意選擇澎湖灣作為自己最後的歸宿,

於是乎,王志翔就遵循他的願望,在澎湖故居,在法師的祝禱聲中,將他的骨灰向著海水裡散去。

雖然潘安邦的母親認為財產有一部分理所當然應歸她所有,但是根據潘安邦的遺囑,

他把所有錢都留給了妻子,卻對母親的供養問題隻字未提。

對此,外界也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潘安邦的財產是跟妻子共同奮鬥所得,

全由妻子處置也是正常的,有人認為潘安邦這是忘本、不孝。

不過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潘安邦對此有什麼樣的苦衷,這些都太過含蓄,

以至於外人看不懂,內情也未必能真相大白。

現在想來,人的一生幸福與否,不能一概而論,幸福是個難以量化的虛名。

很多時候不開心,往往是我們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而從自我小世界中跳出來,

重新對事情做出新解,發現另一方面的美好,這樣才能使我們擁有更多的能量、

更好的心情,把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幸福。

標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