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嫁人不嫁媽寶男,娶妻不娶扶弟魔。」
扶弟魔指的是哥哥或者姐姐,因為受父母的影響,對弟弟毫無底線地奉獻。
還有一些長女,雖然她們為父母和弟弟付出了很多,但是她們還是有怨言的。
01
陳女士23歲時,身邊的同齡人都已經結婚生娃,她有點著急,也想找個對象結婚。
表妹給陳女士介紹了一個條件挺好的男生,男生專門從老家過來和她見面,兩個人也相處得不錯,但是二人的戀愛卻遭到陳父的反對。
陳女士的妹妹只是和一個男生一起吃飯,就被母親訓斥:「你們這麼早結婚幹嘛?別人三十好幾了都沒結婚,你們怎麼這麼著急?」
父母反對兩個女兒結婚是因為她們的弟弟還在上學,他們還指望著兩個女兒賺錢裝修家裡的房子。
陳女士說自己和妹妹12歲就輟學出去打工賺錢了。她在小學五年級時就騎著腳踏車去學校賣冰棍,老師看她辛苦,就說給她提供貨源,比如鋼筆、貼紙之類的,讓她在學校賣。
陳女士很高興,把這個消息告訴母親,誰知母親把她的錢全部沒收。她和母親吵架,母親居然拿刀架在她的脖子上,她一氣之下就離家出走了。
出走一年後,她打電話給同學,得知父親一直哭著在找她,她心軟了就回家了。
陳女士小學畢業後就出去打工了,按照張貼的廣告,花了1000元買了一本假的證書,就進入了某個有名的工廠打工。
後來,妹妹也來投奔陳女士,她一直把妹妹帶在身邊,盡力幫扶她。兩姐妹把工資全部匯給父母,只留下100元當作兩姐妹一個月的生活費。
陳父否認要求兩個女兒把工資全部打給他們,二女兒說父親沒說過,是母親要求的。
盡管如此,陳女士從沒有記恨過父親,因為她知道父親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而他對自己是非常節省的。
02
陳女士作為老大,她認為自己有義務撐起整個家庭。對於大女兒,陳父也是贊不絕口,他說自己最愛的孩子就是她,因為她是一個成熟、懂事的孩子。
陳女士14歲賺到第一筆錢時,就給父親買了一個最好的手機。但是父親說她20歲後,對他就沒有那麼好了。
陳父承認自己確實脾氣暴躁,二女兒和小兒子總是讓他讓著大女兒,但是他不認同,反而認為他們想壓制住他。
小兒子說並非想要壓制住父親,他只是覺得大姐結婚那麼多年了,應該放手了。
陳父認為自己為大女兒付出太多,他當時是搞裝修的,每天能賺兩、三百元,為了支持女兒創業,他放棄了高薪的工作,去女兒的工廠打工,每個月只有800元的工資。他認為大女兒虧待了自己。
小兒子不贊同父親的想法,他說大姐這麼做也是為了讓父親別那麼辛苦。
如今,陳女士面臨著三套房子的房貸和幾十萬元的債務,她希望父親能夠把老家城鎮的房子賣掉來給她還債。
但是陳父不願意,他生怕三個孩子以後不給父母養老,所以他堅持留著房子,以後才有保障。
而小兒子說他們給父母在農村蓋了兩層的小樓,他們有地方養老。
陳父說農村的房子再好也沒用,因為城鎮的房子才能抵押貸款,萬一他生病了,孩子不照顧他,他還能把房子抵押來貸款。在他看來,他為孩子付出了那麼多,理應得到回報。
03
情感分析:
(1)重男輕女的思想不可取
在節目中,陳女士的父母確實有著很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他們希望兩個女兒賺錢幫助家裡改善條件。
當兩個女兒到了適婚年齡時,正常的父母都會開始幫女兒張羅婚姻大事,而陳女士的父母卻反對她們戀愛,還訓斥她們為什麼這麼著急結婚。
父母之所以反對她們結婚,是因為小兒子還在上學,他們希望兩個女兒幫扶弟弟和家裡,一旦她們結婚了,再讓她們幫扶就沒那麼容易了。
可是,這對於兩個女兒來說無疑是殘忍的。在大家都結婚生娃的年齡,她們卻不得不賺錢幫扶家裡。
陳父說器重大女兒,那是因為她的能力很強,他忽視二女兒,讓二女兒時常覺得自己是多餘的,甚至也有離家出走的想法。
幸好小兒子是一個明辨是非的人,他感恩大姐為他做的一切,試圖調解陳父和大姐之間的關系。
(2)親人之間應該多一些感恩
雖然,陳女士和妹妹十二、三歲就出去打工,並且把工資都匯給父母,但是她沒有記恨父親,因為她知道父親也不容易。
而陳父卻指責大女兒在20歲後,對他就沒那麼好了,甚至還覺得自己的付出不值得。陳父沒有感謝女兒們的付出,反而一直說自己為大女兒付出那麼多,他理應得到回報。
不要總是數著自己付出了多少,要記住從別人那得到了多少。
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陳父這麼擔心自己的養老沒有保障,明明三個孩子都說會給父母養老,但是他卻不相信。
所以,大女兒背著幾十萬元的債務,他寧願袖手旁觀,也不願意把自己多餘的房子賣掉給她還款。我們作為旁觀者,不能道德綁架讓陳父賣房為女兒還貸款,但是阿炎希望陳父能夠把親情放在利益前面,給兩個女兒彌補那些缺失的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