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懂事,可是孩子太老實也不見得就是一件好事。聽話、懂事的孩子也要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當你的利益被觸犯的時候,合理地發脾氣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情緒的發泄可以把內心的垃圾傾倒出來,憋在心裡委屈自己是最錯誤的方法。
和凡事聽話的孩子相比,「會發脾氣」的孩子才是爸爸媽媽的福氣
有一個省心的孩子是爸爸媽媽的福氣,我們當然不希望有一個招是惹非的孩子,但是一個總是讓別人欺負的孩子、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孩子更讓人揪心。
霖霖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今天老師把媽媽叫到了幼兒園,因為霖霖和小朋友打架了。
霖霖的班主任說:「這孩子平時挺聽話的,但是這一次把班裡的一個小女生的手都撓破了。」霖霖媽媽一看,果然,對方孩子的小手破了幾道深深的抓痕,鮮血都流出來了。老師說讓霖霖道歉,可是這孩子就是不道歉。
媽媽問霖霖:「你為什麼抓別人的手?」霖霖對媽媽說:「是她抓住我衛衣帽子的繩子,然後我都要喘不過氣來了,我才撓她的手。」媽媽仔細一看,霖霖的脖子確實有一點紅。
老師說:「可是,你沒有受傷啊,你看糖糖的手,都成什麼樣子了?」霖霖媽媽這時候不高興了,她對老師說:「老師,你這話說得不對!孩子的對錯,不應該以誰受傷比較嚴重來判斷。我兒子抓她的手,是為了自我防護,本來就不應該道歉。如果我兒子沒有抓傷她的手,被她勒壞了,可就不是道歉這麼簡單的問題了。」
我還是比較贊成這位媽媽和兒子的做法的,當我們的生命受到威脅了,保護自己是最重要的。當我們的孩子被冤枉了,家長就應該站出來在別人面前維護自己的孩子,這才是一個比較好的教育方式。如果不是你的錯,就不必擔心會因為爭執損害自己的形象,也沒有必要為了討好任何人而委屈自己。
亂發脾氣是讓情緒失控,生活也失控,會發脾氣不是亂發脾氣,而是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光對自己沒有壞處,還有這些好處,家長不應該只要孩子一發脾氣就壓抑他。
有句話說:「人不狠,站不穩。」當你遭到別人傷害的時候,怒吼、斥責都能帶給你力量,帶給對方震懾,情緒上的抗拒也是保護你自己的一種方式。
另外,身體上的傷害是看得見的,我們內心的傷害是無形的,其實更嚴重。所以,不管是孩子在班級里,還是女人在婚姻里,那些忍氣吞聲的老好人的日子過得都是最艱難的。為了不傷害別人,把委屈咽進肚子裡,眼淚流在心裡,才是最難受的。時間長了,孩子的性格成長會受到影響,大人的生活質量也會下降。
如果你的孩子是從來不會發脾氣的,或者是經常亂發脾氣的,都說明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有一些問題。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做一個會發脾氣的人,是家長需要做的。
我們要培養孩子不拘小節,但是也要「不忍大事」。
因為一點點小事就發脾氣,或者是自己沒有理由亂發脾氣當然是不對的。首先,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在自己做錯事情的時候,不能發脾氣,大丈夫能屈能伸,有錯就要主動改正。如果是別人犯的一點點小錯,也可以不計較原諒,但是在觸及到自己的底線的問題上,就可以火冒三丈,表達自己憤怒的情緒。
教會孩子發脾氣也要掌握分寸,學會理性思考。
有人經常覺得,只要脾氣好,就沒有辦法思考了。我們也經常看見一些人明明一開始是有理的,結果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來,反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發脾氣可以,但是也要在發脾氣的時候懂得思考問題,掌握事情的分寸。就算已經是憤怒了,也要保持客觀的冷靜,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要讓孩子明白:發脾氣是一種手段,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發脾氣的時候,情緒得到了緩解,解決問題還是要靠溝通。我們應該引導孩子,不管多麼生氣,都要能夠清晰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闡述自己的經歷,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互動話題:家庭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善良卻不好惹,正直但不魯莽的孩子,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