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再傻傻地「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不然容易「好心辦壞事」

生活中常聽到有家長說,「再苦不能苦孩子,雖然咱們沒什麼本事,可孩子要什麼我們就一定拼盡全力給他最好的!」

聽到這種話不禁想問她,「那什麼才算是好的呢?」對方回答說,「當然是別人的孩子有什麼,我的孩子也要有什麼,而且要最好,比其他人都好!」

聽到這種話我不僅愕然,感慨父母之心比天高之外,同時也深深覺得這種例子在我們生活中也很常見。

比如昂貴的進口零食孩子想吃大人就毫不猶豫給他買,然而大人卻不捨得買點好的食材改善家裡伙食;或者是大人有學習需求時不捨得花費出去旅遊或學習,卻捨得給孩子報最好的興趣輔導班;明明只是從事普通工作,卻還是要花大價錢給孩子買名牌和奢侈品……

千萬不要再傻傻自以為是對孩子好,不然容易「好心辦壞事」!

千萬不要再傻傻地「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不然容易「好心辦壞事」

一、過度保護,會讓孩子丟掉孩子應該有的獨立

家長的教育是孩子的啟蒙,如果家長什麼都替孩子打算好,反而讓孩子丟失了自己本該有的 獨立生存技能,不利於孩子形成獨立人格。在這種衣來伸手的教育環境下,雖然物質生活富餘,可原本孩子本該經歷生活挫折後懂得的勇敢和堅強卻大打折扣。

給孩子最優秀的物質不如教會孩子什麼是愛和自愛,給孩子屬於這個年齡段的正確的精神和品格。家長包辦不了孩子一生,教會他們怎樣勇敢面對這個世界才是給他們最好的。

千萬不要再傻傻地「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不然容易「好心辦壞事」

二、盲目給予,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消費觀念

如果想給孩子最好的,但卻不是孩子最想要的,那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孩子變得更有攀比心。

比如家長經常給孩子灌輸:「媽媽給你的就是最貴的,你的同學們都沒有,爸爸媽媽對你最好了。」這類思想就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嚴重的攀比心理,會讓他們默認自己以後什麼東西都要最好。

在這種錯誤的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念的引導下,他們的生活消費和認知也會變得盲從,可能會認為只有穿金戴銀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從而出現拜金心理。

千萬不要再傻傻地「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不然容易「好心辦壞事」

三、對孩子毫無保留的寵愛和付出,讓孩子不知道怎樣學會去感恩

很多家長選擇給孩子最好的,主要是因為他們對孩子毫無保留地付出。甚至這種溺愛已經達到犧牲自我,不顧家庭的地步。他們把所有的希望和精力花費在孩子身上,這種一味的付出以至於孩子很難學會怎樣去感恩父母。

所以如果孩子長大以後,因為性格問題對家長一如既往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回報,甚至因為家長滿足不了自己的慾望,就跟家裡人發火撒氣等,家長自然就會心生失望,抱怨自己這麼多年的辛苦付出,孩子卻不知道感恩,因此便可能滋生家庭矛盾。

千萬不要再傻傻地「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不然容易「好心辦壞事」

其實作為父母,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心靈富足,教孩子學會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周圍的人盲目攀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