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開學,就有家長感嘆,催孩子起床太難了。馬上就要遲到了,看見孩子懶洋洋的樣子,感覺肺都要氣炸了。打又不能打,吼也不管用了,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甚至是更大了,我覺得你現在才想解決這個問題,是有點晚了。
像我的大寶是兒子,現在也9歲了。這個孩子很獨立,性格也很開朗,情商也挺高的,生活自理能力也特彆強。
他從1歲多就開始自己吃飯、收拾玩具、刷牙、,長大了做家務也從來不抱怨。他剛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沒有一點點分離焦慮症,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相處得特別好,老師也經常誇他懂事。
那麼養出這麼一個勤快、自律、性格開朗、高情商的孩子,我是怎麼做到的呢?其實我也只做了兩件事情,而且貫徹一個教育核心思想,就是要學會「偷懶」。
第一件事情:做一個比孩子還「懶」的媽媽
因為我的「懶」,婆婆沒有少嘮叨。當孩子玩了玩具,零落的玩具擺滿了客廳,我就會坐在沙發上,看著孩子自己一點點收進玩具箱裡。
孩子一歲多會拿勺子了,我就讓他自己吃飯。雖然桌子上會比較髒,但是我一點也不嫌棄,反而會誇獎他:你自己吃飯的樣子,真帥!
孩子不到兩歲,他就自己穿衣服、鞋子,雖然總是會穿錯,還需要我再糾正一遍,但是,我從來都不嫌麻煩。錯的次數多了,孩子自己自然就知道啥樣是正確的了。
孩子上幼兒園了,他的房間裡就多了一個小鬧鐘。鬧鐘響了,他就自己起床、穿衣服,從來不用媽媽喊。可是,因為他沒有遲到、早退,幼兒園發的全勤獎狀,我會放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那是兒子和我的驕傲。
兒子一天天長大,我在他面前開始變得「弱小」,做飯、洗碗、墩地、洗衣服,總有一些我不能完成的任務,需要兒子來幫忙。
其實,很多家長在批評孩子獨立性太差的時候,首先應該反省的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你對孩子自己的事情,是不是管得太多了。你們家庭里的責任,是不是一點點也沒有讓孩子承擔。我們捨得用孩子,不怕孩子辛苦、麻煩,孩子的獨立性才能鍛鍊出來。如果你的孩子,從小就習慣了做事情,他只會感覺到被家人需要是一種幸福。
第二件事情:通過多讀書,讓孩子進行自我教育,培養一個性格好、高情商的孩子。
孩子的性格成長,行為管理,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所以我說,如果孩子已經上小學了,上初中了,你才想起培養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早就已經晚了。
孩子的性格品質,行為管理,需要的是耳濡目染的影響,每天向孩子灌輸一點點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幾年以後,你看到的就是一個特別優秀的孩子。
在培養孩子的性格品質,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方面,我利用了每天晚上給孩子講繪本故事這樣的方式來進行。而且我講完一遍,我會適當地偷懶,我說:「媽媽不記得了,要不寶寶你給媽媽講一遍故事吧!」就這樣寶寶通過畫面來整理自己的語言,雖然剛開始有點難,但慢慢表達能力越來越弱了。
親子閱讀或者給孩子講故事,這好像是看起來特別簡單的一件事情,但是每一個故事都有不同的情節,也都蘊含著不同的道理。往往包括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人際關係交往技巧、自我安全保護、愛國、愛家、愛他人的品質教育,還有好多好多的知識,等等很多方面的學習內容。
其實孩子通過聽故事和講故事,也是一個自我反省和提高表達能力和提高情商的過程。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多聽故事,可以讓孩子變得博學多識。
我兒子從小就讀過卡通版的四大名著和很多成語典故,和大人交談的時候,他都毫不怯場,他自信地侃侃而談,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是非常強的。
故事作為語言表達的一種形式,既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促使他大腦不斷地思考、想像、判斷、分析,讀故事可以讓孩子變得思維敏捷,然後再講出來,孩子就能說會道了。
其次,孩子通過聽故事,還可以成為情商高的人。
很多故事都是告訴孩子,應該怎樣成為一個有價值的、受別人歡迎、生活幸福的人的。孩子通過讀故事,了解的世界的真善美,也了解的是非對錯,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要怎樣和別人相處,做三觀正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