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來不是「萬能」的

我發現在批判別人家孩子時,人們最喜歡用的一個詞就是「沒教養」。

  一個孩子表現出蠻橫、粗魯、搶奪、偷竊等劣行時,父母是第一個背鍋人。大家會想當然的覺得,一定是因為他的父母沒有對其進行管教。

  但有時問題並不出在管得太少,而恰恰相反,是管得太多,太嚴苛。

  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太相信教育,總覺得教育是萬能的。

  三歲以下的嬰兒,是聽不進什麼道理的,他們渴了、餓了、累了都會毫無理由的嚎啕大哭,你跟這麼大的孩子講紀律,講公共場合的禮儀,他們怎麼可能聽?

  他們需要的是隨時隨地的被滿足,渴了就喝水,餓了就吃東西,睏了就哄睡,沒有更好的辦法。

  三歲以上的孩子,是在愛中逐步建立規則。

教育,從來不是「萬能」的

  那些相信教育萬能的家長,好一點的,愛跟孩子講大道理。

  孩子玩的好好的時候,家長就開始登場敗興了,像一隻蒼蠅一樣在耳邊嗡嗡嗡地跟孩子大談玩物喪志,書中才有黃金屋,你為什麼不讀書不學習呢。

  孩子問為什麼別人家的車比自己的好,家長不是正面回應,引導孩子了解與外界的客觀差距,而是一碗熱騰騰的雞湯端上了:孩子,三萬的車一點也不比三百萬的差,做人要自信,要活出精彩自我……

  孩子想買零食時,家長又開始苦口婆心了:零食都是垃圾食品,含有香精色素各種添加劑……

  說來說去,其實也就感動了自己。你不能說他們的那堆雞湯大道理有什麼不對,但它們是懸浮的,高高在上的,孩子真的半個字都不會聽進去。

  道理要真是有用,你自己現在怎麼還這麼平庸?

  更糟糕的家長,連道理都不講,棍棒直接就跟上了,不聽話就打。

  這個看起來最立竿見影,結果就是培養出一些「兩面人」的孩子。

  鄰居一個小孩,媽媽管教嚴到了在家連電視都不許看,敢說一個髒話抬手就打耳光。

  孩子當著媽媽,確實規規矩矩,乖得像一隻小綿羊。結果媽媽一走,立即上演「變臉」。

  前兩天我在文章里還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控制欲爆棚的媽媽因為女兒偷吃了鄰居一塊桂花糕而倒打一耙到業主群大鬧,怪鄰居沒教養亂給別人孩子吃東西。

  這個媽媽咬死了是鄰居主動給的,怎麼都不信自己女兒會偷吃,理由是「她教養很好」。

  我很替這個女孩難過,就是因為母親連飲食都要嚴格控制,她才會對一塊小小的桂花糕生出如此強烈的渴望。

  我也相信,她在媽媽面前一定是大氣都不敢喘,乖的不得了的。

  大聖是出了名的聽話好帶,但他的聽話,從來不是以順從的姿態出現的,他時不時有任性調皮到讓我頭疼欲裂的瞬間,因為那是孩子的天性。

  他的聽話,體現在願意聽我說話,面對我提出的在他看來不合理的要求,也敢於與我爭辯,最終說服我或者被我說服。

  我相信他不會去超市偷東西,不是因為我管教到位,道理講得動人,而是他想要的東西只要張口跟我提就可以了,不需要鋌而走險用偷盜的方式去實現。

  家長只要說出「我的孩子管得很嚴,絕不會……」分分鐘就會被打臉。

  因為他們太相信教育,太低估孩子的天性,愛吃愛玩,這就是一個孩子的天性。你壓抑孩子的天性,他們一定會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反噬。

  對道德的追求一定要建立在生理需求的滿足之上,它才不會是空中樓閣。

  光靠道德去要求一個窮人路不拾遺,不僅不現實,而且近乎殘忍。

教育,從來不是「萬能」的

  真正的教養,一定是在長期被滿足後才內化於心的。

  真正有教養的孩子,他的內心首先是沒有匱乏感的。

  單純的教育解決不了孩子對食物的渴望,對玩耍的迷戀,以及被愛的需要。

  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好的,對的,而不是可怕的。不是你犯了錯要付出什麼可怕的代價,而是我們去做對的事情,僅僅因為它就是對的。

  只有一個時時處處被傾聽,被尊重的孩子,才能建立高自尊,知道什麼是榮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