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屈了300年的國寶——瀆山大玉海,竟然成了道士的腌鹹菜缸

北海公園承光殿前陳放著一個國家級文物瀆山大玉海,這件國寶在沒發現之前,竟然做了300年的腌鹹菜罈子。在這漫長的幾百年里,一塊大玉石就放在那裡,卻沒人慧眼識珠。

據史料記載,元太祖忽必烈繳獲了一塊重達數噸的玉石,他就讓工匠把這塊玉石雕成了一個大瓮,放在廣寒殿內盛滿美酒,用來犒賞建立戰功的將士和朝臣。

憋屈了300年的國寶——瀆山大玉海,竟然成了道士的腌鹹菜缸
憋屈了300年的國寶——瀆山大玉海,竟然成了道士的腌鹹菜缸

這件玉器的雕琢歷時5年才完成,完成後忽必烈很滿意,給這個玉器起名叫瀆山大玉海。

關於名稱有以下三種解讀,您覺得哪一種更貼切,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種說這個玉石是河南產的獨山玉,獨山通瀆山,故稱瀆山大玉海。

第二種說當時的北海瓊華島就叫「瀆山」,所以這件玉瓮就命名為瀆山大玉海。

第三種說和這個玉瓮上雕刻著翻騰的波浪有關,瀆字本身就泛指河川,所以就有了這個名稱。

具體忽必烈是怎麼想的就不得而知了。瀆山大玉海高度約0.7米,口徑是1.35米到1.82米,內側深度約0.45米,重量是3.5噸。可容下3600斤美酒;瓮的四周雕刻著波浪和飛龍、天馬、犀牛、鹿及海螺等各種神獸和動物。

憋屈了300年的國寶——瀆山大玉海,竟然成了道士的腌鹹菜缸
憋屈了300年的國寶——瀆山大玉海,竟然成了道士的腌鹹菜缸

當年忽必烈把瀆山大玉海放在廣寒殿里宴請朝臣,誰想喝酒,拿著黃金打造的杯子到大玉海里舀就行了,足見當時的民風比較彪悍。

但隨著元朝的覆滅,這件大玉海就被遺忘在了廣寒殿的一個角落。朝代更替,又到了明朝時期,一場大火燒了廣寒殿,大玉海也被熏得黑不溜秋,更是無人過問。

後來瀆山大玉海又被搬進了真武廟,廟裡的道士看它又占地方又無用,乾脆洗乾淨了拿來腌鹹菜。

憋屈了300年的國寶——瀆山大玉海,竟然成了道士的腌鹹菜缸
憋屈了300年的國寶——瀆山大玉海,竟然成了道士的腌鹹菜缸

就這樣幾百年過去了,真武廟已經破舊不堪,需要重新修繕,這個時候,有名工匠發現道士用來腌制鹹菜的缸不一般,材質竟然是玉石!道士一聽趕緊把鹹菜掏了出來,里里外外洗個乾淨,放在園中的假山旁,裡面放滿水,就當是個景觀。

此時的瀆山大玉海待遇有所提高,至少讓人們知道它是玉石。一直到了乾隆年間,有一位官員到真武廟遊玩,他一眼就看出了瀆山大玉海非同凡物。

憋屈了300年的國寶——瀆山大玉海,竟然成了道士的腌鹹菜缸
憋屈了300年的國寶——瀆山大玉海,竟然成了道士的腌鹹菜缸

隨後,他把大玉海的外貌特徵做了詳細的筆錄,通過查驗史料確認,這就是丟失了上百年的瀆山大玉海。並上報給了乾隆皇帝,乾隆本來就是文物收藏愛好者,趕緊就派人把大玉海重金買了下來。

乾隆皇帝對瀆山大玉海上面的圖案進行了部分的修改,還在上面寫了好幾首詩。就這樣機緣巧合下,瀆山大玉海才得以重見天日,這也說明,是金子早晚都會發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