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信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最近,網絡上流傳起一個「新型不孝」的概念。

  什麼是「新型不孝」?

  博主@五味俱全給出了通透的解釋:

  新型不孝,就是父母辛苦了一輩子,希望孩子能飛黃騰達,讓他們揚眉吐氣,孩子卻達不到父母的預期。

  新型不孝,就是父母以為孩子在大城市貪圖享樂,不找對象、不結婚,讓父母恨鐵不成鋼。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自己的榮耀,而現實生活中,孩子卻是滿地狼狽。

  很多人雖身在大城市,卻住著逼仄的出租房,生活過得緊蹙而孤寂。

  每天996早出晚歸,一邊要應對工作的繁重和生活的無情,一邊還要小心翼翼地遊走在人情冷暖間。

  現實的殘酷與父母的期許碰撞在一起,矛盾氤氳而生,於是就有了那句火遍全網的話:

  「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父母一無所知,孩子卻已經淚流滿面。」

  其實,哪有什麼「新型不孝」,不過是兩代人的成長經歷和思維方式不同。

1

  曾在一檔節目中,看過一位女孩被逼相親的經歷。

  女孩28歲,長相出眾,是大型商場的管理層,收入穩定,事業正處於上升期。

  但女孩所有的成就,在媽媽眼裡都抵不過28歲不結婚的「失敗」。

  媽媽開始給女兒頻頻安排相親,女孩幾乎每天都要去見相親對象,有時甚至一天連續見好幾個。

  每次相親結束女孩都心力交瘁,感覺比上班還累,女孩因此被朋友嘲笑是「相親狂」。

  短短兩年,媽媽把所有親戚朋友都委託了一遍,累積為女兒介紹過近百個相親對象,但結果無一成功。

彼此信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媽媽徹底崩潰了,責備女兒不孝,稱其故意和自己作對。

  其實,女孩有苦難言,她並非要求太高,只是不想輕易湊合。

  在女孩看來,什麼時候結婚,不在於年齡大小,而在於遇到對的人,媽媽卻不以為然。

  因為婚姻問題,女孩害怕接到媽媽的電話,媽媽提起女兒就滿心怒火。

  最終,原本最親密的關係,竟成了針鋒相對的敵人。

  生活中,多少父母與子女因觀念不同而矛盾叢生?

  父母認為生活要有穩定的工作,適宜的存款,孩子卻不想被世俗裹挾,堅持追尋夢想和自由。

  父母認為孩子早日結婚就是幸福,孩子卻不把婚姻當做必選項,堅信合適才是最好。

  小說《劍雨樓》中說:

  被人冤枉是件委屈的事情,而被自己心愛的人所冤枉,那便是這天底下最委屈的事了。

  家人是心靈深處的柔軟,不被家人理解和支持,是世間最大的委屈。

2

  電影《一切都好》中有一個橋段,頗為扎心。

  張國立飾演的老管退休後決定去看看在外的四個孩子。

  老管坐在高鐵上,還拿出照片向別人炫耀孩子們的成就。

  可當他站在小兒子管好的工作室外,卻遲遲敲不開門,電話也連不上。

  最後才得知,管好因懷才不遇而心情低落,到西藏散心又遇上雪崩身受重傷。

  老管輾轉到杭州看望管清,管清雖在事業有成,卻慘遭丈夫背叛,獨自帶著孩子生活。

  緊接著,老管又到上海找管全,管全也不再是上市公司的拔尖人物,而在賣了房子艱難創業。

  最後,老管到澳門找到管楚,結果管楚早已放棄在大劇院跳舞,落魄到餐廳當櫥窗模特。

  看到孩子們的真實生活,老管這才知道他們過得有多不容易。

  父母看子女,時常包裹著愛的糖衣,總會不經意間放大孩子的成就和榮耀。

  甚至有的父母以為,子女在大城市過著風花雪月的生活,殊不知,他們都是在刀尖上舔血。

彼此信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對此,網友@蕙子深有感觸。

  蕙子在上海工作,工資6000元,媽媽讓她每個月轉2000元回家,存著日後當嫁妝。

  蕙子拒絕了,媽媽立即抱怨道:「整天就知道享受,不存點錢怎麼結婚?」

  蕙子頓時濕了眼眶,媽媽不知的是,蕙子的工資只夠勉強維持生活,外賣都不敢點超過20元的。

  縱使加班到深夜地鐵停運了,蕙子寧願拖著疲倦的身體去轉幾趟公交,也捨不得打車回家。

  平日被領導和客戶刁難,蕙子也只能忍氣吞聲,因為她付不起失業的代價。

  而這些她從未告訴過父母,因為她不想讓父母擔心,更害怕讓父母失望。

  都說父母總「報喜不報憂」,子女又何嘗不是呢?

  他們強忍酸楚與苦澀,撐起笑顏說「我一切都好」,而在內心深處,又不得不面對現實感嘆:

  「對不起,沒能活成你想要的樣子,但我已經拼盡全力。」

  命運從不仁慈,不會輕易給誰成功與幸福,有的只是無盡的風霜和磋磨。

  孩子在生活中摸爬滾打,恰如所願,只是偶然,不如所期,才是常態。

3

  很多時候,不是父母真的太過於固化,而是沒有人帶他們跟上隊伍。

  若有人主動架起橋樑,便能跨越歲月的鴻溝。

  朋友莉莉父親離世後,媽媽一直獨自生活,生活雖不苦澀,但也平平無奇。

  媽媽最大的快樂就是等待莉莉回家,期盼莉莉結婚生子。

  而莉莉是位旅行博主,一年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外旅行,回家的機會很少。

  後來因疫情莉莉被隔離在家,才踏踏實實和媽媽呆了兩個月。

  剛開始,莉莉整日忙著剪輯視頻,媽媽只能孤零零坐在沙發上望著她的背影。

  一次偶然,莉莉回頭看到這一幕心中湧起陣陣酸楚。

  她放下工作,把媽媽拉到房間,給媽媽翻看自己創作的視頻,講述旅途中的趣事。

  媽媽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還提出一些問題。

  那天,她們相處得很開心。

  此後,莉莉開始教媽媽拍攝剪輯視頻,還時常帶著媽媽一起直播。

  疫情好轉後,莉莉又開始踏上旅程,但這次,她身邊多了媽媽的身影。

  在莉莉的帶領下,媽媽不僅學會了拍短視頻,還經常獨自出門旅行,臉上時常洋溢著笑容。

  看過一句扎心的話:「我們踩著父母的肩膀看到了盛世的燦爛,卻嘲笑他們見識太少,眼光太淺。」

  父母的落後,不是無能,不是淺薄,而是他們傾其一生在滋養我們。

  我們時常嫌棄父母思想陳舊,跟不上潮流,可細細想來,我們又為他們做過什麼?

  父母年華已去,不再青春年少,需要有人拉一把,才不會原地落下。

  孩提時代,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成年之後,孩子該是父母的老師。

4

  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共同心愿。」

  為人父母,期待子女變好,是永恆的夙願。

  但愛不是枷鎖,而是理解和支持。

  最近,谷愛凌和媽媽的故事點醒了無數人。

  在北京冬奧決賽時,谷愛凌跳前兩跳的分數均落後於其他兩位選手。

  谷愛凌打電話給媽媽,媽媽建議她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動作,力爭銀牌。

  但這次谷愛凌沒有聽媽媽的話,她決定挑戰自己的極限。

  媽媽也沒有阻止女兒去冒險,只淡淡地說:「OK,這是你的比賽,那就好好享受它。」

  媽媽一直是這樣,從不強求谷愛凌順從自己,她會給予意見,但也尊重兒女的選擇。

  有時,甚至會勸解女兒不必凡事追求最好。

  因為媽媽是史丹福學霸,爸爸畢業於哈佛,兒時的谷愛凌就立志也要考上史丹福。

  媽媽卻說:「你不必需要上史丹福,你上什麼學校,只要你自己特別喜歡,但更重要的是,一輩子都不放棄學習。」

  谷愛凌如媽媽所願,一直走在學習的路上,最終,她也如自己所願考上了史丹福。

  或許,這就是父母與子女的最好出路:雙向奔赴。

  「我給你最深切的信任,你回饋我更好的自己」。

5

  心理學家喬伊斯·布拉澤斯說:「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彼此信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把信任和理解融入愛里,才能化作一股暖流,流入彼此的心間。

  父母子女一場,放下對立的倔強,朝同一方向奔跑,那些許過的願望自會一路生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