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出門,娃是誰抱的呢?爸爸,還是媽媽?
前些時候,和一個很久不見的高中同學聚了一下,她有個1歲多的兒子。我們聚的時候,她把孩子也帶了出來。
聊天過程中知道,她老公周末其實休息在家,但不經常帶娃。孩子和爸爸不親近,爸爸偶爾想陪孩子,孩子不要,爸爸陪孩子也就越來越少了。所以,同學即便周末出來散散心,也只能帶上孩子。
看到人家夫妻出門,爸爸抱著娃,同學說:「好羨慕啊!我們一家三口出門,爸爸就從沒抱過孩子,我和單親媽媽唯一的區別,就是還要伺候一個男人。」
出門爸爸抱娃的家庭幸福,媽媽抱娃的基本成「單親」?
這句話,仔細想想,似乎還真的有一定道理。
一家三口外出之時,寶寶還比較小,一直抱著,會非常累。大點的寶寶要抱,體重基數在,抱起來也是非常累的。
理所當然的,這份「體力活」應該歸屬於寶爸。
一般而言,出門在外抱娃的爸爸,至少說明寶寶是親近爸爸的,而且爸爸也是願意抱寶寶的。寶爸對養育孩子的責任感,定然存在。
有責任感的男人,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不但能夠減輕帶娃的負擔,而且也能給寶媽安全感,家庭關係也更為融洽、幸福。
而那些媽媽抱娃的家庭呢?
如果單純是爸爸不願抱,那只能媽媽抱。這樣的爸爸,缺少了那份責任感,以及對妻子的體諒。
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寶寶非要媽媽抱,不要爸爸抱。
但是,寶爸們依舊得考慮一個問題:是否自己對寶寶的陪伴不夠,又或者其他原因,導致寶寶不願意親近爸爸呢?
這一類寶媽,更容易成為「單親」媽媽。
這所謂的單親媽媽,一種是形式上的「喪偶式婚姻」的單親媽媽,一個是無法忍受不負責任的老公,從而選擇離婚,真正成為單親媽媽。
但無論是哪一種,家庭的幸福指數,都會比較低。
爸爸陪娃少的原因,寶媽要找到,並學會「突破」
爸爸陪娃少,寶寶和媽媽更為親近,自然不願意爸爸抱。這時候,寶媽也得找到爸爸陪娃少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原因一:寶爸不靠譜,寶媽不放手
有一類寶媽,就擔心寶爸「不靠譜」,讓寶爸抱個娃都不放心。
從細心的角度來說,男人確實沒有女人心細,所以,帶娃的時候總是略顯粗糙。
從熟練度的角度來說,很多家庭都是寶媽在帶娃,再加上心細,帶娃熟練度自然很高。而寶爸帶娃時間少,照顧娃次數也少,熟練度自然不夠。
這兩個原因堆疊起來,導致寶媽對寶爸不放心,從而不願把帶娃這件事情放手給寶爸,也是情理當中。
寶媽突破方式
但是寶媽需要明白一個道理:寶寶除了需要細膩的母愛,也需要粗糙的父愛,母親給的溫柔很重要,父親給的勇敢也很重要。
而且,熟練度和責任感,也是「練」出來的。「練」的最佳時間,不是等孩子長大,而是在孩子最「萌萌噠」的嬰幼兒時期,這時候最容易激發爸爸的「保護欲」,讓親子感情、責任感等,更快速地建立。
因此,這類寶媽最重要的是去突破自己,放心將孩子交給寶爸。實在不放心的,可以「遠遠兒」地看著。
原因二:寶爸沒時間,寶媽沒辦法
男主外,女主內的許多家庭,寶爸為了家庭生計,會非常忙碌,回來的時候孩子可能都睡了,早起上班的時候,孩子或許還沒有醒。
寶寶和爸爸接觸的時間非常少,自然對爸爸的接觸,會比較抗拒。
寶媽的突破方式
這一類的寶媽,在很多時候,或許會比較心疼丈夫,在外工作這麼辛苦,從而更多地將家務、帶娃的任務等攬到自己的身上。
但是,果媽想說,大可不必。
因為對於一位父親而言,短時間的帶娃,不會讓自己更累,反而會感覺整個人更放鬆,這就是寶寶的力量。所以,只要寶爸到家,放心地將寶寶交給寶爸。
原因三:寶爸不帶娃,寶媽被迫成「單親媽」
還有些寶爸不帶娃,單純就是自己不想帶娃,想要玩,又或者覺得帶娃就是寶媽的事情。
寶爸這樣「喪偶式」的行為,會讓寶媽覺得,自己和一個「單親」媽媽一樣,一個人帶娃,一個人操心娃,這是非常累的。
現在的女性,獨立性很強,面對這樣的婚姻,可能會將「像單親媽媽」變成「真的單親媽媽」。
寶媽的突破方式
真正一點責任感都沒有的寶爸,那直接是沒救了。
但只是想偷懶的寶爸,寶媽們可就有辦法了。其實果媽自己也是個喜歡偷懶的媽媽,也想要玩會兒手機,看會兒劇,但娃在邊上,定然是不行的。於是,果媽想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讓寶寶熟悉「爸爸」這個詞。
開心果第一個會叫的,就是爸爸,這當然是歸功於果媽「積極」的引導。
平日裡,果爸在家,但凡他沒啥要緊事,果媽都會對開心果說:「哎呀,爸爸呢?我們快去找爸爸!」
時不時的,果媽也會在果爸面前裝一下「不小心」的柔弱:「哎呀哎呀,我腰好疼啊!」
時間久了,果爸也就習慣每天陪開心果玩,果媽自然落的輕鬆。
寄語:
說實話,果媽覺得生活中真正懂事、會心疼女人的老公,很少。談戀愛的愛人,和結了婚的男人,亦是不一樣的。
女人的心理年齡更大,生活上也更成熟,所以,面對不太成熟的老公,我們需要去想辦法,讓老公變得成熟起來。而孩子、女性的柔弱等,在大多數時候,都會非常好用。
婚姻,是需要經營的;
想讓老公多帶娃、抱娃,也需要情感與責任的積累。
我是開心果媽媽,右手執筆,左手育兒,成為60分媽媽、90分的自己,是我正在努力的目標。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讓我們一同探討育兒、育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