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庭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不同,教育方法不同,有的家庭對孩子百般寵愛,有的家庭事事都會立規矩,管教嚴格。
家庭教育傳遞著家長的價值觀,也決定著孩子的言行舉止,注重細節的家長不僅會以身作則,連生活中每一件不經意的小事都不放過教育的機會。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應采兒教育兒子的方式,在朱丹看來過於苛刻,應采兒回懟獲網友點贊3000多萬。節目中應采兒提醒兒子「吃飯時適量拿取食物不要浪費,不能因為是小朋友就要享受優先權或者特殊待遇,不可以挑食,做什麼飯菜就吃什麼」。
同樣有兩個寶寶的朱丹,聽到應采兒在吃飯還要給兒子定規矩,表示,沒有必要這麼苛刻約束孩子。應采兒直接回應「這並不是苛刻的規矩,而是基本的禮貌」。這一回應,得到廣大網友的贊同。
別拿吃飯不當回事,餐桌禮儀暴露家庭教養
演員陶虹和徐崢夫婦也同樣注重餐桌禮儀,陶虹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表示,徐崢給女兒定的餐桌規矩寫滿了一頁紙,比如,餐桌上吃飯不講話,不浪費食物,飯後收拾自己的碗筷,不隨意評論飯菜的口味等等。不僅孩子要遵守,夫妻二人以身作則也要遵守。
曾經有兩篇關於德雲社的報道,也是有關餐桌禮儀的話題,一次訪談節目中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和主持人華少聊天的同時兩人坐下來喝茶,郭麒麟倒的第一杯茶是給華少倒的,茶太滿溢出來了,他立刻表示歉意,並說這杯自己喝。
還有一次郭德綱和于謙與德雲社秦霄賢一起就餐,作為徒弟餐桌上面對兩位前輩,秦霄賢很緊張,拿起茶壺給大家倒茶。郭德綱對一個不經意的細節表示不滿,秦霄賢斟好茶後,將茶壺的壺嘴對著郭德綱。此時郭德綱直接糾正,秦霄賢卻完全不知哪裡出了問題,于謙提醒他有關餐桌禮儀,茶壺嘴對著的方位,表示主人驅趕客人。
在孔子時代就有茶壺對著人不禮貌的講法,傳說孔子在拜老子為師的時候,倒完拜師茶,孔子放下茶壺,將壺嘴對著老子。看到這種情形, 老子直接將剛斟好的茶倒掉,閉門不再見孔子。
郭德綱也有關於餐桌禮儀的規矩,比如吃飯時不允許嘴巴發出嚼東西的聲音,招待客人要讓客人先上桌,給客人添飯也要注意言辭表達。餐桌上孩子不可隨意亂動,吃飯時要禮讓師兄,郭麒麟最後吃等等。
吃飯是每個家庭每個人每天都要經歷的一項活動,是最平常不過的一件事,卻不能不當回事,在餐桌上的表現暴露了家庭教養。任何禮儀規矩,從孩子小時候抓起,有助於幫助他樹立良好的習慣與正確的三觀,在與人相處中才能夠大方得體。
很多家長寵愛子女,認為事事都要求,未免太苛刻,所以對一些細節不以為然,其實有必要了解基本的餐桌禮儀,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禮貌習慣。
餐桌上的3個基本禮儀
禮儀大師威廉·漢森曾經表示,用心觀察的人,一餐飯的時間,就可以判斷一個人生活和教育背景。餐桌上基本的禮儀值得每一位家長借鑑,從小抓細節,孩子長大後才能做一個知禮節,受歡迎的人。
1、禮讓長輩
現在每一個家庭中都把孩子當做寶貝,什麼事都給孩子優先權,好吃的也是讓小朋友先吃。時間久了,在他的心目中把長輩的關愛看作理所應當,容易形成自我為中心、不知感恩、不懂得體貼他人、缺乏責任感。
寵愛要有度,也要教給孩子尊敬長輩,餐桌上讓他們學會禮讓長輩,先讓長輩吃。作為爸爸媽媽或者隔輩老人此時也不用客氣,就應該安心享用孩子的禮讓,成為習慣後,孩子學會尊重長輩形成基本的禮節。
2、不浪費食物
孩子年齡小,吃飯的時候並不會意識到吃多少拿多少,家長要傳遞不浪費食物的意識,勤儉節約不浪費是一直以來的傳統美德,每一代人都應該發揚。如應采兒的教育方式提前告訴兒子,選擇菜品時,要選剛好夠吃不要多,嚴禁浪費食物。
3、不要只夾自己喜歡吃的菜
家人一起吃飯或者和親戚朋友聚餐時,有的孩子只選擇喜歡的菜吃,都夾到自己盤子裡。這種行為只想到自己不為他人考慮,如果父母不及時糾正,很容易成為一個自私的孩子。
很多父母事事順著孩子,平時在家吃飯孩子不喜歡的不吃也不勉強,喜歡吃的都放到他面前,養成習慣,不管在什麼就餐場合不論和誰一起吃飯只按自己意願,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著名學者馬未都曾經分享過一個事例,一位父親和兒子一起與兒子的朋友聚餐,飯後,這位父親提醒兒子,這個朋友不適合深交。兒子很是納悶,一頓飯就能判斷這個人是否可交。
父親分析,在夾菜時,這位朋友用筷子翻來翻去,翻動幾次才夾起自己想吃的菜。這樣的人未免太自私,不顧及他人感受。
Tips:吃飯是小事,但餐桌上的細節卻顯露一個人的教養,家長應該早注重,從小培養孩子餐桌禮儀。
結語:
不注重細節不懂得基本禮儀的人習慣了隨心所欲,也容易是一個任性、粗心大意的人,從小是這樣的習慣也會帶到成年,進入社會社交時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餐桌雖小,吃飯也是小事,但卻讓人在最放鬆的時刻顯露了真實的一面,短短一餐飯,一舉一動都暴露了教養,教育孩子懂得基本的禮儀,從吃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