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童工」火了。
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在暑假期間跟著媽媽去工廠體驗生活。小朋友做的有模有樣,動作十分認真。
只不過,工作了一會之後,男孩滿頭大汗的說:「錢真的不好掙啊。」
這位媽媽的特殊教育方式,在網上引起熱議。
有人說,用親身體驗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生活不易,掙錢不易,這比說教多少次「粒粒皆辛苦」更能讓孩子感同身受。
吃苦教育有沒有必要進行,這是無數家長的困惑。
其實,所謂的吃苦教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吃糠咽菜,挨餓受凍
它的重點在於教育,讓孩子在不同的生活問題中,理解深刻的生活哲理。
愛孩子,這4種苦,孩子一定要經歷,才會成長!
01讀書的苦
體驗過才會有真切地感受,就像視訊裡的孩子,在工地辛苦工作後,連呼:「還是讀書好。”
試想,如果倒轉人生,先吃生活的苦,大家還會覺得學習苦嗎?
當你按下人生的兩個按鈕,讀書和不讀書,瞬間可以看到過去和未來。
按下讀書按鈕,你會看到:
青年的你,心懷夢想,暢遊書海,苦中作樂;中年的你,有著體面的工作和生活,開始組建自己的家庭;老年的你,從容淡定,兒孫繞膝,安享餘生。
按下不讀書按鈕,你會看到:
青年的你,貪圖玩樂,得過且過,空虛迷茫;中年的你,被太陽曬得黝黑,幹著底層的工作,慌慌忙忙結婚生子;老年的你,不能休息,發愁生計,還在奔波。
就像龍應台所說: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讀書和不讀書帶來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讀書的人生是彩色的,不讀書的人生是黑白的。
讀書先苦後甜,不讀書一苦到底。
讀書是最牢靠的,只要你有付出,就一定會有豐厚的收穫!
02 堅持的苦
從小到大,不管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經歷一個從激情滿滿到熱情褪去的階段。
當熱情不再,靠著毅力堅持的時候,真的很痛苦。可是走過了痛苦,就能收穫豁然開朗。
堅持的「苦」,必須要讓孩子吃。
堅持過陰雨,才更能體會彩虹的奪目。
去年,劉歡在《歌手》中,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女兒的教育,很是後悔。他說,我和太太都奉行快樂教育,不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她從小音樂感悟能力很好,記憶力也特別好,很多復雜的音程聽兩遍基本都能唱下來。但是,她經常懶於練琴,我們也不曾刻意強迫。
我們成年人尚且做不到自律,能靠自覺堅持練習的孩子,更是鳳毛麟角。孩子的判斷力,對未來的把控能力都很弱,我們做家長的就是要引導,要幫助孩子學會堅持。
很多家長都會和劉歡一樣,覺得要尊重孩子,要快樂教育,所以孩子一喊苦,一說沒有興趣的時候,就都打了退堂鼓。
尊重孩子與逼他們一把並不矛盾,我們可以不逼他們考級,不逼他們一定要達到什麼結果,但是要求他們一定要盡力而為,堅持下去。
周杰倫曾經在謝霆鋒的節目中,大秀琴技,用各種水果都能彈奏出美妙的樂曲。鋼琴跟他在一起,就像他身上的一部分,行雲流水,運用自如。
謝霆鋒不禁感慨:「後悔沒有像你一樣,’聽媽媽的話’。」
周杰倫小時候練琴,全靠媽媽一根藤條在後面逼迫。他也曾經懷疑,為什麼別人能在外面玩,而我要每天練琴。
現如今,他感謝媽媽的堅持,也感謝自己的堅持。
《遊褒禪山記》中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我們讓孩子做事要堅持,不是為了讓他們去承受皮肉之苦,而是讓他們體會與自己賽跑的過程;
不是為了讓他們一定要成為成功者,而是讓他們學會任何事情堅持到底就會有收穫。
品嘗堅持的苦,讓孩子品格堅毅,遇到更好的自己。
03自立的苦
心理學家邁克爾·湯普森曾經說:
「童年需要一個終點,而培養孩子獨立、培養孩子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讓他們離開家長安全的懷抱,自主追求高一級的冒險和挑戰,則是家長的職責。」
孩子始終會長大,家長也不能時刻陪同。
家長要做的,便是要讓孩子學會自立,學會保護自己,學會獨立生活。
現實中,很多家長都有「無論孩子多少歲,也都還是孩子」的想法。
但當孩子長大,走向社會,大家都會按成年人的標準來對待他,沒有人該承受和忍讓。
從小不自立的孩子長大後,會很難自主生活。
之前有網友分享,自己從小就被家裡大包大攬,直到工作了,連買幾顆雞蛋都要打電話問家人,其他瑣事更是一籌莫展。
人不自立難立人,不自立就很難有自己的主見,會失去對事物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家長一時的心疼,換不來孩子一世的安穩。
就像《都挺好》中的蘇明成一樣,母親去世後,他便失去了主心骨,整個人渾渾噩噩。
生活不是一帆風順,要想孩子以後有足夠的能力抵抗風浪,就要讓孩子吃自立的苦。
04 「缺錢」的苦
前不久,有這樣一則新聞。一位海外留學歸來的兒子,在家啃老十年,父子二人經常為了此事爭吵。父親一氣之下,把給兒子買的轎車、房子砸的一片狼藉。
兒子也想要「以牙還牙」,砸了父親的家,還想砍死父親。
在這個新聞中,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孩子」在家啃老十年,父親卻給他置辦好了房子、車子。這個「孩子」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是缺錢的,他也許一直以為父母的財富就是自己的。
總是聽老人說,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不思進取。這樣的說法把所有的人一棒子打死是不對,可是卻不無道理。
很多孩子,父母把所有的物質都置辦齊全。讓他們不知道錢是什麼概念,不知道多少錢能做多少事。
讓孩子認識金錢吧,認識金錢與收穫的關係,知道沒錢的時候應該怎麼去獲取,也讓他們體會一下自食其力的興奮感。
我有一個朋友,家住6樓沒電梯,每天下樓扔垃圾真的是件苦差事,她想到了讓兒子「掙錢」的方法。家務活是每個家庭成員的義務,每項家務都給錢孩子會覺得那是自己的功勞。
那她就挑選了兩樣大家都不願意做的家務,作為獎勵的依據。她跟兒子達成共識。扔一次垃圾1塊錢,洗一次碗1塊錢,攢下來的錢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這筆錢可成了兒子的「心頭肉」,他經常是攢到50塊錢之後,再去商場買一個喜歡的玩具。一邊掏出一塊一塊的錢,一邊感歎:「錢太難掙了,太不禁花了」。
不要把一切都給孩子安排好,然後以為他到了成年以後,就自然而然的會賺錢會花錢會生活了。從小讓他們知道,錢是要靠勞動獲取。
有多少錢就能買多少東西,沒有錢的時候,就克制自己的慾望。孩子的教育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沒有孩子會自動學會什麼,都是在成長中不斷的探索,才有了長大後的性格。
結語:
體會到苦,才知道什麼是甜。
我們所說的吃苦教育,不是刻意給孩子製造挫折,製造麻煩,或者讓自己成為孩子的「麻煩」。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孩子「吃苦」的時候,我們不要袖手旁觀,而是和孩子站在一起,跟他們一起攻堅克難,找到出口。
沒必要一味的搞吃苦教育,也不能一味搞快樂教育,要讓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路線上,學會做自己。
希望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孩子。都能有堅定的內心,堅毅的品格。懂得遇水架橋,遇山修路。在沒有我們的地方,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