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愛護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特別是家庭教育環節,父母更應該警言慎行。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積極向上,但實際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的一些習慣和態度,卻在悄悄把孩子「變笨」。
01
每一餐都讓孩子吃太飽
不少家長在孩子吃過飯後,不斷往孩子嘴裡塞飯,要多吃點、再吃點,恐怕孩子少吃會餓著。殊不知,吃的太飽,人懶惰、不運動,腦細胞不活躍、懶于思考,有昏昏欲睡之感。民間有說法「吃太飽、撐笨心」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研究證明: 長期吃太飽,會出現腦細胞早衰和智力下降、致腦動脈硬化、越來越笨,所以吃太飽,未必是好事。早餐質量與智力發展,關係密切,早餐不但要吃,而且要吃好。
02
睡眠不足
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是刺激寶寶生長的重要激素,而這個激素在寶寶深睡眠開始後,是生長的高峰期。
如果寶寶總是熬夜,睡眠不足,會影響他們的生長發育,影響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還會出現記憶力減退、免疫力下降、脾氣暴躁等情況。
03
只准學習、不准玩耍
有的父母,一輩子沒大出息,把所有希望寄託在娃身上。只要看到娃手捧書學習,就喜笑顏開;一看到娃玩耍、遊戲,就大發雷霆。也有的父母認為「孩子一玩,心就變野了」,天天就盯著孩子的學習、學習、學習,從不給孩子玩耍的時間和自由。
父母要做的不是阻止孩子玩,而是幫助孩子一起制定有規律的作息時間,不僅僅是學習計畫,包括娛樂、玩耍和遊戲時間等,勞逸結合、玩學有度,給孩子釋放壓力和排遣情緒出口的機會,只有讓壓力和情緒得到充分釋放,才能裝進去知識和教誨。
專家指出:玩對孩子成長非常有益處,讓孩子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做到玩耍、學習兩不誤,對智力的開發,很有幫助。
04
訓斥孩子
每天上班疲憊回家,看見家裡的寶寶調皮搗蛋,大部分家長都會很生氣,而吼叫的確會立竿見影,讓寶寶立馬安靜下來,可是長期的吼叫卻會給寶寶帶來創傷。
美國哈佛大學Michael J.Sandel教授,通過十年的社會調查,持續跟蹤了經常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和不經常被父母吼叫的青少年。 經過對比,前者大腦發育中,負責語言和思考能力的區域連接較少,負責記憶和理解的區域也開始萎縮,智商也相對低一些。
爸爸媽媽不分青紅皂白地大吼大叫,會阻礙他們大腦的正常發育,甚至影響他們的智商,久而久之,會減弱他們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記憶力。
爸爸媽媽的吼叫,會讓孩子們的性格越來越極端。膽小的孩子,會更加不自信,太習慣看父母的眼色反而會越來越唯唯諾諾,壓抑自己的天性、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嚴重的時候還會導致心理扭曲。
另一類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吼叫聲中,會越來越像父母的性格,覺得大吼大叫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不開心的時候暴跳如雷,生氣的時候會大吵大鬧,被訓斥的時候會激烈反駁。這些不願意被爸爸媽媽負面情緒壓制的孩子,會缺乏理智,不管對錯,只會激烈反抗,久而久之,斷裂的親子關係也將無法修復。
05
負面暗示
每個孩子都想得到來自父母的誇獎,但在外人面前,很多家長出於謙虛,亦或是不想孩子太過驕傲,總是會有意無意說自己的孩子不聰明,成績不好,太笨之類的話。
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有時候父母真的只是一種謙虛的話語,在孩子來看,則是父母對自己的不滿意。
孩子年紀還小,不懂得父母深一層的含義,「 哪有聰明,成績不好,也就一般,考的不咋的,不太行,笨死了……」殊不知,家長這些負面暗示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真的很差勁,極大地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變得沮喪不自信。
尤其是家長當著自己家孩子,誇別人孩子,還拿他們進行對比的時候,這種 「自己不如別人」的明示, 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結語: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想得到父母的認可,父母的鼓勵和表揚是激發孩子前進的最大動力。
大部分孩子都會受到周圍環境和教育方式的影響,好的環境和教育方式能讓孩子更加努力,更加聰明,反之,孩子挫敗感十足,那就慢慢「變笨」了,家長一定要注意咯。
父母一定要注意,這5個不經意的做法和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從今天開始做好,一起讓孩子越來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