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不可怕,父母的反應很關鍵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說:一個缺少嘗試,不犯錯的童年是恐怖的。

每個人都是在錯誤中積累經驗,在錯誤中成長進步的。

小年夜的飯桌上,4歲的二寶把滿滿一杯的酸奶打灑了,身上、椅子上、地上全都是…

她爸正坐在旁邊吃著,見到這樣的突髮狀況,正準備沖孩子吼,被我和孩子爺爺制止住了,因為我知道如果這時候孩子被訓斥一定會大哭,一發不可收拾。

我上前幫孩子擦乾淨,邊擦邊安慰她,告訴她沒關係,下次注意就好。

因為我和孩子爸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孩子在我和她爸面前的表現也不同,孩子更加信任我,跟我關係更親密…

孩子在打翻酸奶的那一刻,就已經知道自己做錯事了,如果父母這時候再去責罵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加自責,害怕犯錯。

這麼大的孩子說教的再多孩子也不一定能理解,如果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包容與理解,未來她才會有勇氣去面對錯誤和挫折。

孩子犯錯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過激反應,不僅不能幫助孩子認識錯誤、糾正錯誤,還會破壞親子關係。

在孩子犯錯時,父母常見的過激反應有兩種,一種是過分苛責,另一種是過度包庇。

很多成年人在犯錯後都會極力為自己找藉口,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也不敢承擔後果,導致這一結果的很大原因就是因為這些人在小時候犯錯時受到成人過分的苛責。

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犯錯是不被允許的,會因此受到責罰,很可能會通過撒謊來掩蓋錯誤,推卸責任,不願承擔後果。

有些父母在孩子犯錯時,會替孩子找各種理由,比如孩子小,不懂事,試圖撇清關係,生怕孩子受委屈,也怕孩子給自己添麻煩,這樣的「保護」,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說什麼做什麼都是對的,就算犯錯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過度包庇孩子,縱容孩子的小錯,日積月累,慢慢就會凝積成明天的大錯,甚至也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孩子犯錯時,父母正確的處理方式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品格和行為習慣。

以下三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處理孩子犯錯的問題,同時還能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一: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當父母遇到孩子犯錯時,可能會因此情緒失控,有些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孩子情緒也會受到影響。此時,我們應該先處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緒,再處理問題。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冷靜下來,既然錯誤已經發生了,就應該想著怎麼解決,而不是歸咎責任。

安撫好孩子的情緒,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時,要給予關心與接納,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

只有父母與孩子的情緒都穩定了,才有可能心平氣和的解決問題。

二: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

「你怎麼這麼笨」

「你太讓我失望了」

「都跟你說多少遍了」

「你怎麼老是不聽話」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時都會說類似的話,這些話並沒有指出孩子的直接問題,而且在發泄情緒。

當孩子聽到這些話時,原本的一些歉疚感也都被罵沒了,還會心生不滿和怨恨,變得叛逆。

如果父母能夠不帶指責的說出孩子的具體問題,幫孩子分析前因後果,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孩子也更容易聽進父母的話。

三:多點耐心,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孩子犯錯後,父母很容易失去耐心,不願聽孩子解釋,讓孩子失去的話語權,孩子內心積壓的委屈可能會造成心理問題。

有時候孩子是出於好心去做一些事情,可結果卻事與願違,如果父母在不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輕易下定論,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就會傷了孩子的心,失去孩子的信任,也破壞了彼此的關係。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成人都不可避免會說錯話,做錯事,更何況是孩子。

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犯錯改錯的過程,犯錯時恰好是說服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

父母用正確的方式對待犯錯的孩子,孩子才會在錯誤中吸取經驗,越挫越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