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到你的孩子,也別怪孩子看不見你

語言在表達愛的時候如此無力

表達傷害的時候,卻又如此鋒利

所以別讓語言變成刀子彼此傷害

還記得之前因為女兒特別愛聽繪本,我有時候因為太累或者嗓子疼便不願多講,於是會對天天威脅,命令:

我不想講了

我們不要再講了要睡覺了

再講最後一個就睡覺

必須睡覺了不能講了

特別累的時候乾脆就說就是不講故事了。

你看不到你的孩子,也別怪孩子看不見你

權威下的結果基本就是哀求,耍賴,討價還價的拉鋸戰,抑或是我犧牲自己的需求,壓抑自己去滿足她。最後她會一臉無辜的只拿著一本故事書看著我說:

媽媽,我還要聽,曾經一度同一本書要講10遍才肯罷休,現在想來,小天天應該是在以我察覺不到的方式反抗我的權威!

上個月,從父母效能訓練工作坊回來,我改變了說話方式,不再用權威,而是平等尊重,用描述事實+感受的方式溝通,當時我是這樣說的:寶貝,媽媽講了四個故事,嗓子乾,想休息一下。

我至今都記得女兒說了這句:

媽媽,你嗓子好乾呀,會不會很難受,我給你去拿水喝好不好,喝完水就睡覺吧。

你看不到你的孩子,也別怪孩子看不見你

從那天起,不論是講故事之前還是是只要講完三個或者4個故事之後,女兒就會對我說:

媽媽,你不能講那麼多故事,你嗓子會痛的,就講這三個,講完就睡覺!

就在昨夜講完故事,我又聽到這句話,她一直都在用她的方式愛我,體諒我。外面淅淅瀝瀝下著雨,房間裡的女兒像一個小太陽發著光溫暖著我。母愛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在這樣溫暖的女兒面前,相對於她對媽媽的愛來說,我的愛顯得如此渺小!

於是想起最近很多父母找我諮詢的時候最開始的一段話基本都是雷同:

為什麼TA那麼不懂事?

為什麼TA那麼調皮搗蛋?

為什麼TA就是不講道理?

為什麼Ta就是改不了?

為什麼TA那麼愛哭愛發脾氣?

……

你看不到你的孩子,也別怪孩子看不見你

吧啦吧啦幾乎都是雷同的劇情,孩子不對,孩子不好,孩子就是不能講道理,甚至當著孩子的面也會說我真的已經毫無辦法了,他脾氣太爆性格太倔…

這在心理學裡叫做歸因,人人都喜歡把錯誤歸罪於別人內在原因,面對自己失誤時歸罪於外部原因!這是一種自我心理保護的防禦,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只是,歸罪之後呢?就一味的認定了所有的都是孩子不對麼?是TA不懂事麼?是TA不講道理麼?

拜託了,爸爸媽媽們!不要忘記這樣一件事,當你歸罪於孩子不對時,你是看不到你的孩子,接受不了這樣的孩子,這樣的焦慮,這樣的控訴,這樣的情緒,你們以為孩子感受不到麼?連最親的爸爸媽媽都不能接受自己,TA們會接受自己麼?你看不見自己的孩子,孩子能在你的眼中看到自己麼?

別忘了TA們的心理也會有防禦機制,更何況從嬰兒期就開始與父母建立依戀關係,在自己最信任的媽媽面前,孩子看不到自己,從你對TA的否定中,孩子發展出的自我也是否定的!

美國心理學家安斯沃斯研究發現:嬰兒的依戀分為三種類型:安全型依戀,迴避型依戀,反抗型依戀。第一種即從母親身上得到的安全感高,是母親為安全基地,即為安全型依戀;第二種與母親並未形成親密的情感鏈接無依戀即迴避型依戀;第三種即獲得安全感不充分,時刻警惕母親離開,對離開又極度反抗表現出矛盾而焦慮的態度即反抗型依戀!依戀類型決定了與母親形成的依戀及依戀質量,會直接影響其內在情緒情感,性格特徵,社會性行為和與人交往的基本態度!

你看不到你的孩子,也別怪孩子看不見你

那麼衡量母親與孩子的依戀模式及教養方式的好與壞,就是從反應性,情緒性,和社會性刺激,簡而言之就是積極的回應孩子發出的信號,以積極的情緒進行溝通,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孩子的需求!

這也是為什麼,權威之下的命令威脅,哪怕你講道理苦口婆心嘴巴說乾甚至是打罵之後,孩子依舊不當回事,左耳進右耳出,甚至自暴自棄完全不走心。

你看不見孩子,也別怪孩子看不見你!

想一想,表達傷害的時候,鋒利的那面傷的是誰?

手指著孩子說話的時候,一根指頭對著孩子,另外四根還對著自己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