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孩子童年的樂趣,當成家長眼裡的負擔

1

  和朋友在一起聊到育兒,時不時會感慨,如今的孩子穿戴整潔,但從小被灌輸愛乾淨的孩子,絕大部分失去了兒童該有的活潑和童真。

  每天在小區樓下溜孩子,總能遇到一些家長阻止孩子坐地上,不允許孩子光腳丫跑來跑去,不可以彎腰在地上撿東西,甚至禁止孩子去圍觀那些可以自由玩沙玩石頭的孩子。

  童年的樂趣,成了家長眼裡的負擔。

  家長太在意衣服弄髒了不好洗,或是擔心孩子身上髒了,回家會把家裡的地板沙發弄髒。

  所以對孩子就進行「畫地為牢」教育方針,固定的一個區域,固定一個姿勢,不能胡來,也不能亂跑。

  每當我看到被家長「綁架」在身邊的孩子,對可以自由玩耍的孩子,流露出羨慕的眼神的時候,心裡萬分難過。

  孩子天然的童趣,就這樣被剝奪了。

  要隨時保持衣服的整潔,保持房間的整齊,對於天性活潑的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別把孩子童年的樂趣,當成家長眼裡的負擔

  這樣的養育,也很難養出有趣的孩子。

  可是,有趣才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可以讓孩子的智慧伸向未知的領域。

2

  有人會反駁:這個時代,細菌越來越多,病毒越來越多,你讓孩子坐地上玩,就等於把病毒細菌帶回家,這是危害生命的行為。

  我記得娃一歲多一點,剛剛學會走路,摔跤時我總在不遠處等她自己慢慢爬起來。

  那段時間在小區轉悠,總會遇到一些家長說,地上好髒泥土弄得滿手都是,你最好扶一下,別把細菌吃到嘴裡了。

  我說:不用扶,她自己會起來,身上弄髒了,回家就可以洗澡,衣服弄髒了,可以再買。

  在他們鄙視的眼光中,我看到了不理解。

  其實對於我個人而言,親子之間哪能事事較真。

  只是放手讓孩子探索世界,發現自己,孩子的某些行為,笑笑說說就過去了。

  何必弄得那麼在意,孩子有趣才是精神財富。

  而且孩子在摸爬滾打的這些小事裡,往往更能感受到愛與自由,隨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孩子心裡,媽媽的存在不是一定就要待在身邊,一定要把他保護起來,而是媽媽和我在一起,看到我的有趣。

  有趣是上帝賜給人類最大的幸福之一。

  太在意孩子的生活衛生的家庭,往往會忽略孩子成長的內在需要,會無意識的對孩子進行思維綁架,行為指控。

  因為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之初都是同步的,人生最先感知到的、最直接的幸福,便是給他自由去發現成長的樂趣。

3

  前段時間,帶著孩子在樓下玩,蓮子遇到了她的同學,就跟著去了她的同學家。

  知道我擅長育兒,一路上就問我一些關於怎麼改正她兒子膽小、怕生,平時也不和她好好說話,動不動就鬧情緒等問題。

  在她描述的場景里里,我看到的不是孩子,而是惡魔。

  而走進她家,我有一種不適應感。

  看著她家錯落有致、一塵不染的家裝擺設,地板亮的發光,心中反倒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感。

  整真箇房間的裝修和擺設,沒有一點孩子氣,換句話說:這個家,不是孩子的家,而是他們夫妻的家。

  你可以想像在一個不像有孩子的家裡面,孩子有多少自由的空間?

  沒有自由的成長空間,孩子生活哪來情趣。

  孩子媽熱情的招待,並打開電視邀請孩子們看電視。

別把孩子童年的樂趣,當成家長眼裡的負擔

  育兒的媽媽都知道,喜歡看電視的孩子興趣是被灌輸的,而不是被激發的。

  他無法真正的熱愛生活,和享受快樂。

  玩具堆放在陽台的一個角落裡,和房間的其他物品比起來,倒顯得格格不入了。

  隨意的問了一句:你家孩子不玩玩具嗎?

  孩子媽認真的答道:他玩玩具又不知道收拾,弄得滿地都是,我收拾起來累死人。

  每個孩子都有權按照自己的內在法則,發展自己的性格。

  但是真實的現實是,很多大人自以為是的剝奪了孩子的自由,阻礙了孩子的發展,也讓孩子失去成長自己的興趣。

  仔細想想,孩子成長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窮與富,不是灌輸大道理,不是爭執和理論,而是孩子失去童趣,變得乏味和死板。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而真正的教育,恰是讓孩子發現生活的樂趣。

4

  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景:

  孩子剛會走路的時候,孩子摔跤自己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大人提了起來,一邊拍打孩子身上的灰塵,一邊指責孩子多動,弄得孩子哇哇大哭。

  孩子學會走了,要彎腰在地上撿細小的石子或者瓜子殼,大人一把抓過孩子的手,義正言辭的數落,告訴孩子垃圾很髒,接著就是在手心「狠狠地」拍打幾下。

  孩子終於可以自己玩了,大人卻要求孩子這不能碰,那不能動。

  緊緊抓住孩子的手,把孩子護在自己的身邊,怕放手,孩子為所欲為地把衣服弄得面目全非。

  孩子玩的開心自然會開懷大笑,孩子覺得無聊自然會發脾氣。

  家長阻斷孩子的有趣,將是一種損失。

  太講究整潔的家庭,剛開始總會在孩子衛生方面找到優越感,但很快他們就會發現孩子有問題,剛開始可能是孩子走路、說話比同齡的孩子要晚一點。

  再到後面就會發現:孩子逐漸對新東西失去探索欲,怕生,依賴性很強,喜歡發獃,用哭泣的方式達到自己目的。

  蒙台梭利把觀察到的「人類心靈的新發現」分為兩類:

  一類事實是: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靠自己的心智吸收文化,且會通過自己的活動來吸收文化。

  二類事實是:孩子的個性發展應儘早開始。

  放棄對孩子盡善盡美的要求,而是用心培養孩子的天性,發現孩子的有趣。

  拉布說:幽默是生活波濤中的救生圈。有趣的童年才是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